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天安门
游行队伍中有我
牡丹情
秋色胜春光 (国画)
 养子沟(外一首)
行书写碑拓新路 奖掖晚辈留佳话
2009年成人高招招生
思路花语
听证公告
公益广告
动看蜗牛静听蝉
洛浦小景
洛阳市规划局重要建设项目公示
公 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 年 8 月 27 日 星期    【打印】  
行书写碑拓新路 奖掖晚辈留佳话
张亚武
  李邕墓志(局部)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诗的前四句,诗的题目叫《上李邕》。李白狂傲,独步古今,他能写这样一首诗赠予李邕,可见他对李邕的敬重。

  李邕是唐代书法家。其父李善,曾为《文选》(梁·萧统编选)作注。李邕少年成名,后召为左拾遗,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人称“李北海”,73岁时,为奸相李林甫所忌恨,含冤被杖杀。

  李邕以诗文、书法冠于当时,尤其以书法成就最大。他善写行书,他的书法从“二王”入手,但不落前人窠臼,勇于创新。魏晋以来,碑铭刻石,都用正书撰写,入唐以后,李邕改用行书写碑。其书法个性非常鲜明,字形左高右低,笔力舒展遒劲,给人以险峭俊朗的感觉。唐代书家窦蒙在《述书赋注》中说:时议云:“论诗则曰王维、崔颢;论笔则王缙、李邕;祖咏、张说不得预焉。”时人对李邕书法水平评价之高,由此可见一斑。李邕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苏东坡、米芾都吸取了他的一些特点,元代的书法大家赵孟頫也极力追求他的笔意,从中学到了“风度闲雅”的书法境界。

  据史料记载,因为名气大,所以当时的许多权贵及寺观常以金银财帛作酬谢,请他撰文书写碑颂。他一生共为人写了800篇,得到的润笔费竟达数万之多。但他不以敛财为目的,而是以财交天下士,奖掖晚辈。

  比如,他与比他小二三十岁的李白、杜甫都有深厚的友谊。李邕与杜甫在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初识于洛阳,且是李邕“奇其材”,主动要求与杜甫见面的。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杜甫又陪七十高龄的李邕登历下亭(在今济南)。李邕与李白也有过两次过从,成为忘年之交。李白一生有4首诗写到李邕。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李白写下了“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的诗句,抒发了对李邕被害的痛惜之情。

  在同辈诗人中,李邕与边塞诗人高适过往甚密。高适诗集中记述与李邕唱和的诗作有3首,即《同李太守北池泛舟宴高平郑太守》、《同群公十月朝宴李太守宅》、《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

  上世纪20年代,李邕墓志在我市邙山陡沟村北出土,补充了史书对李邕记载的不足。比如,《新唐书》说李邕死时70岁,而墓志却记载他死时已经73岁;史书记载李邕为扬州人,而墓志记载他的先祖并非扬州人,而是“随晋南迁,食邑于江”等。

  墓志还写道:“人有不知公(李邕)者,或以为外暴内侈,尚华好侠,曾不知泛爱之道,犹春风入林,不辨嘉木与众薪也。”这一记载纠正了过去人们对李邕的不公正评价,把真实的李邕介绍给了后人。

  唐代是我国书法艺术的一个高峰,流派纷呈,名家云集,犹如浩瀚的银河。李邕就是这璀璨星河中最亮的星辰之一。这样一颗文化巨星死后葬于洛阳,为13朝古都灿烂而厚重的历史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邕墓志简介:1928年出土于邙山陡沟村,现藏千唐志斋博物馆。志高47厘米,宽46厘米,楷书,共23行,每行25字。 (插图 玉 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