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节造势,无节造节,这是商家制造商机的惯用手法。然而记者昨日走访时发现,尽管昨日是七夕情人节,但一年一度的“换季打折”抢了七夕节消费的风头。
七夕节消费氛围不浓
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然而漫步街头,却很难感受到情人节的那种浓厚氛围。
在中州中路一家数千平方米的大卖场内,我们颇费了一番工夫,才找到七夕节促销的专柜。这两个约10平方米的专柜,摆放的只有巧克力、糖果等商品。部分商场、超市虽有一些七夕节促销商品,但种类品种单一,参与的商家范围也很小。
同样,消费者对七夕节感兴趣的也不多。我们随机询问了一些逛街的消费者,多数人表示,当天没有特别的消费“节目”。不少人则表示听说过七夕,但不知道到底是哪一天。
换季打折成七夕消费主题
零售市场上,七夕节唱主角的却是换季打折促销。
“反季就是便宜”,在解放路附近,一家运动服装品牌打出了这样刺激眼球的促销招牌。一款短袖T恤衫原价110多元,如今降至60元,吸引了数名年轻人的光顾。
花了108元,涧西区的赵女士买了一双女式皮凉鞋。“这个款式今年很流行,明年穿也不会太过时”。最近几年来,赵女士保持着一个习惯,每逢商家季末甩卖,她必定上街“扫货”,其目标是那些平时价格昂贵的商品。
“秋装已上市,商家必须卖掉夏令商品,以消化库存回收资金。”洛阳王府井百货副总经理李树旗认为,这是商家几乎不考虑成本,争相采取高折扣促销策略的重要原因,如果今年现在不出清,货物可能一压就是一年。
商业应主动跟着文化走
按照民间传说,七夕节是牛郎和织女见面的日子,一年只见一次面,这一浪漫的爱情可谓深入人心。但是换季打折为何能“抢走”七夕消费的风头?
有关人士认为,这与围绕七夕节的商品开发不够有关。端午节吃粽子,春节吃饺子,七夕节源自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由于缺少明确的节日内容和消费形式,这使不少商家面对七夕节有无从下手之感。
近年来,国家将清明、端午、中秋列为法定节假日,传统节日逐渐回归,在人们生活中占据更加突出的位置。有关人士认为,传统节日不能一设了之,还应采取多种手段加强宣传包装,为传统文化赋予更多的时代内容,这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而商业更是应主动跟着文化走,这样才能为自身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新鲜活力。 记者 孙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