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马金凤
女,汉族,山东省曹县人,中共党员,1922年1l月生。现任洛阳市文化局艺术顾问。
马金凤从艺近80年来,始终对事业兢兢业业,对艺术精益求精。凭着对戏曲事业的执著追求和热爱的精神,她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独特的“马”派艺术,在全国戏曲界久负盛名,被誉为“洛阳牡丹”。她的代表作《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在全国家喻户晓,久演不衰,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并先后被搬上银幕。多年来她不但自己在艺术表演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还带领洛阳市豫剧一团广大干部职工创出了辉煌的业绩。在洛阳豫剧一团任团长期间,她曾率团到全国20多个省市演出,12次进京,5次进中南海怀仁堂演出。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陈毅、邓小平、杨尚昆、杨得志等先后观看演出,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关怀鼓励。她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党员、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国务院有特殊贡献的优秀专家、文化部终身成就奖等荣誉称号。
104.邓志芳
女,汉族,四川省成都市人,中共党员,1960年10月出生。洛阳白马集团纺织布机挡车工。
1978年,18岁的邓志芳进入白马集团,在被称为“棉纺织厂第一累”的布机挡车工岗位上一干就是26年。边车靠近门窗或主道,噪音大,跑路多,湿热难忍;断线、停机、让路的麻烦多,是最难挡的。可邓志芳在布机车间一直主动挡边车。精益求精、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使她在操作规程以外摸索出20多个窍门,创下14万米无疵布纪录,在厂里的技术评比中,她4年创下80个第一。10年时间,她多织布61295米,为企业多创产值超20万元。她还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姐妹们,带动大家一起争上游。作为一名老先进,她工作走在别人前面,质量、产量高标屡树;作为一位残疾人的妻子,她服侍丈夫无微不至,夫妻相濡以沫,家庭和睦如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提出的议案内容涉及国有企业改革、下岗职工再就业和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等,其中不少引起有关部门关注并被采纳。她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工人十大杰出代表、全国优秀人大代表称号。
112.乔文娟
女,汉族,原籍上海市人,中共党员,1954年12月出生。河南柴油机集团退休职工,《中国拥军网》网站站长。
30多年来,乔文娟矢志拥军,从“拥军姐姐”、“拥军嫂子”到“兵妈妈”,从“家庭兵站”到“心理咨询热线”、“拥军网站”,乔文娟把一腔挚爱献给部队建设,满腔热忱地为部队战士排忧解难。她先后认下了186个“兵儿子”,被11个驻军连队聘为“编外指导员”。战士们亲切地称她为“兵妈妈”。为了照顾好这些“特殊的兵儿子”,她主动辞去河南柴油机集团公司经营部经理的职务,提前办了“内退”手续,用赤诚的关爱,把几名处在死神魔爪中的战士给拉了回来。她先后到部队作报告100余场,与1000多名战士当面或电话谈心,与3000多名战士进行书信交谈,帮助50多名大龄青年军人找到对象,给企事业单位推荐了上千名退伍战士,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官兵的高度称赞。她先后被评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中国十大杰出母亲、河南省道德模范,荣获省三八红旗手、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121.朱和平(1954~2006)
女,汉族,河南省洛阳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市政局垃圾清运公司退休工人。
她参加工作以来,30年如一日,坚持工作在环卫第一线,出色地完成了本职工作。她胸怀赤诚为民之心,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多方奔走呼吁,改善了一线环卫工人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并促成河南省环卫工人节的设立。她刻苦钻研车辆驾驶、维修技术,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成为郑州市机关事业单位首批获得高级工技术等级的技术工人。她驾驶的车辆车况总是保持良好状态,连年被车管部门评为免检车辆,安全行车100多万公里,多次被市车管部门评为安全驾驶员。参加工作30年来,她克服病痛和家庭的多种困难,没有请过一天病事假,几乎没有休息过节假日,每天驾驶车辆10多个小时,驱车200多公里,每年运送垃圾10000多吨,为清洁城市作出了突出贡献。她曾当选中共十六大、河南省第七届党代会代表,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建设部劳动模范、河南省优秀城市美容师、河南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133.张海
男,汉族,河南省偃师市人,中共党员,1941年9月出生。现任河南省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张海书法四体皆能,以隶书、行书成就最著。隶书以简、隶融合和鲜明的书写性在当代书坛自成一家,行草书曾获全国最高奖。2004年、2009年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济南等地成功举办个人书展。其作品曾赴西德、芬兰、新加坡、日本、加拿大、法国、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多次展出,并多次参加全国及国际性书法展。作品被收录于《中国新文艺大系》、《现代书法选》、《古今书法选》、日本《临书大系》等百余种作品集,国内博物馆、碑林多有收藏、刻石。《书法》、《中国书法》、日本《书道艺术》等有专文介绍。出版有《张海书法》、《张海书法作品集》、《张海书法精选》、《张海书增广汉隶辨异歌》、《佳作解析——张海行草书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创造力的实现——张海书法选》等,书论《关于代表作的思考》在当今书坛产生广泛影响。当选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是国务院批准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获河南省书展一等奖、首届龙门奖金奖、第五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全国奖。
145.李準(1928~2000)
男,蒙古族,河南省洛阳市人,生前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
李準1948年到洛阳市干部文化学校任语文教师,同时开始写作。1953年,他的第一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在《河南日报》发表,因为尖锐地触及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课题,引起热烈反响。后又陆续发表《白杨树》、《孟广泰老头》、《雨》、《陈桥渡口》等短篇和中篇小说,描绘了50年代前期处于剧烈变革中的农村社会风貌。1954年,他开始从事专业创作,写出了《农忙五月天》、《野姑娘》等。1960年其代表作短篇小说《李双双小传》发表,小说由作家本人改编成电影《李双双》上映后,李双双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1969年他再次到河南西华县屈庄落户,在那里生活4年,创作出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于1985年获茅盾文学奖。在创作小说的同时,他写过20部电影剧本,除《李双双》外,还有《老兵新传》和根据他人小说改编的《牧马人》及《高山下的花环》等,这些作品多次获奖,在中国当代影坛占据主要位置。在现代中国文坛上,他是同时在小说和电影两条战线上作战并取得比较突出成就的作家。
159.武文斌(1982~2008)
男,汉族,河南省邓州市人,中共党员。71282部队炮兵指挥连原实习士官。
2002年12月,武文斌入伍到济南军区铁军师“叶挺独立团”,2005年9月考入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工程与导航士官一队,2007年7月被分配到铁军师炮兵指挥连实习。2008年5月13日,他随部队开赴四川抗震救灾第一线。在执行任务中,他始终以“铁军”精神激励自己,在心中默默践行“多干一点,再多干一点”的诺言,连续奋战32天。6月18日凌晨2时40分,他因长时间过度劳累突发肺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经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年仅26岁。集团军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追记一等功,批准武文斌同志为革命烈士。中央军委表彰他为抗震救灾英雄战士。2008年年底,他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0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163.赵春娥(1935~1982)
女,汉族,河南省洛阳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洛阳老集煤场工人。
作为一名普通的煤场工人,赵春娥爱岗敬业,惜煤如金,几十年如一日在车站看守煤堆,注意点滴节约,每天猫着腰用手将漏在石缝里的煤抠出来,10个手指经常磨得鲜血淋淋,硬是一个人拣回150吨煤。为了方便群众,赵春娥把煤场供应户中的五保户和军烈属老人一一作了登记,为他们送煤上门。由于她长期干脏活累活,积劳成疾,但面对病魔,她坚定地说:“我宁肯倒在煤堆上,决不躺在病床上!我喜欢煤场,也离不开煤场,死后将我的骨灰撒在煤场上,让我看煤。”她助人为乐,在同事眼中是出了名的活“雷锋”。患癌症期间,她仍坚持为五保户、军烈属老人送煤送粮、打扫卫生、操劳家务,被群众誉为“党的好女儿”。中共中央曾发出文件《向赵春娥同志学习,努力建设一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职工队伍》。1982年,赵春娥因病去世。1983年赵春娥被国务院追认为全国劳动模范。
166.徐洪刚
男,云南省彝良县人,中共党员,1971年3月出生。现任济南军区铁军师“秋收起义红二团”副政治委员。
1993年8月17日,他在探家归队途中,乘坐的长途公共汽车行至四川省筠连县境内时,车上4名歹徒向一女乘客勒索钱物,肆意侮辱。他见危相助,挺身而出,同歹徒英勇搏斗,胸部、腹部、臂部被歹徒连捅14刀,肠子流出体外50多厘米。他忍着剧痛,用背心兜着肠子,从车上跳下,追赶歹徒,昏倒在地。后经当地群众和医院全力抢救,转危为安。他住院期间,6000多名群众自发地前去慰问。他见义勇为的英雄壮举,在全军和全国引起强烈反响。1994年2月5日,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瑞环、胡锦涛和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张震等先后接见和题词嘉勉徐洪刚。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军指战员和全国广大青少年向徐洪刚同志学习。他被授予见义勇为青年英雄、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