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1版:首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会员代表来洛考察
把握机遇加强衔接现场踏勘深入研究
切实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全力做好甲型流感防控工作
投票提醒
举全市之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建设更加和谐充满魅力的新洛阳
千余户村民将入住徐家营社区
1973年,周总理定名牡丹燕菜
麻生承认败选
日本政坛变天
向未成年人售烟 
最高可罚2000元
注意个人卫生 
远离拥挤场所
新安县三高发生
甲型H1N1流感疫情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 年 8 月 31 日 星期    【打印】  
1973年,周总理定名牡丹燕菜
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系列报道
  1973年10月14日,周恩来陪同特鲁多共品洛阳水席。周总理风趣地说:“洛阳牡丹甲天下,菜中也能生出牡丹花。” 记者 高均海 据资料翻拍
  众所周知,洛阳牡丹盛于唐;而相传洛阳水席始于武则天称帝的武周时期。周恩来总理对洛阳情有独钟,对洛阳牡丹文化也有着浓厚兴趣。

  据《洛阳大事记》记载,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曾4次莅洛,每次都给洛阳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周总理给洛阳燕菜改名

  洛阳燕菜是洛阳水席中的第一道菜。洛阳水席历史悠久,相传在武则天时期就有了。

  关于洛阳燕菜,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武则天在洛阳称帝时,洪恩平畴,天运应物。有一年,洛阳东关外的菜地里秋天生出一个长三尺有余的大个儿萝卜。老百姓认为是吉祥之物,不敢擅自食用,就进献给了女皇。女皇见了大喜,命御厨用萝卜做菜。御厨绞尽脑汁,终于整出一品汤肴来。女皇食之,鲜香可口,因其有燕窝之风,遂赐名“假燕菜”,并列入皇上食谱。王公贵族的官宴、家宴,民间百姓婚嫁添丁的酒席,纷纷仿效。后来,人们把“假”字去掉,简称“燕菜”。再后来,因其地方特色,改称为“洛阳燕菜”。

  1973年10月14日,周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到洛阳访问,下榻当时的友谊宾馆。据《友谊宾馆志》说,中午周总理宴请加拿大客人,上了几道洛阳水席菜,其中就有流传千年的“洛阳燕菜”。当周总理看到“洛阳燕菜”和菜品上大厨精心雕刻的牡丹花时,风趣地说:“洛阳牡丹怎么飞到桌子上来了?”在服务员介绍菜名“洛阳燕菜”后,周总理笑着说:“洛阳牡丹甲天下,菜中也能生出牡丹花。应该叫‘牡丹燕菜’。”满座都鼓起了掌。自此,洛阳水席的菜谱名称发生了微妙变化,“洛阳燕菜”改名为“牡丹燕菜”。

  这真可谓“菜以花名,菜以花传”。周总理的改菜名,让洛阳水席名声更隆。

  周总理在洛阳的足迹

  《洛阳大事记》显示,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总理曾4次莅临洛阳,让我们来回味一下周总理在洛阳的足迹。

  1958年4月25日,周总理到洛阳视察。这一次,周总理主要是视察三门峡大坝建设情况以及洛阳的农业、农村情况。这一天,他来到偃师南蔡庄(今天的首阳山镇)的洛河边,视察农田水利建设情况,并对洛河防汛工作提出要求,对当地发展农业灌溉予以肯定。时洛阳市、洛阳地区分设,此次周总理没有到洛阳市视察工作。周总理后来多次提到洛阳牡丹,非常希望在牡丹盛开的季节前来观赏洛阳牡丹。然而,错过这次绝佳的机会后,周总理再没能在春季踏上洛阳的土地。

  1959年9月,周总理来洛视察工业项目建设。其间,周总理参观了一拖,对企业生产作出了重要指示。这一次,周总理专门提到了洛阳牡丹的发展问题,表示希望春季到洛阳看牡丹。

  1961年10月8日,周总理和陈毅元帅陪同尼泊尔国王来洛,参观了龙门石窟。这一次,在周总理的提议下,陈毅元帅为龙门石拱桥题写了“龙门”二字。这两个字至今仍然镶嵌在龙门石拱桥上。

  最后一次是在1973年10月14日,周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来洛阳,参观了龙门石窟、品尝了洛阳水席,发出了与洛阳牡丹再次失之交臂的感叹。

  综合一些资料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当时国内像洛阳这样的中等城市,周总理先后4次莅临,实属罕见,这也使周总理与洛阳结下了特殊感情。

  周总理与洛阳牡丹

  令人扼腕的是,周总理每次莅临洛阳,都错过了牡丹盛开时节。周总理4次到洛阳,其中3次在秋季。资料显示,连周总理都感慨地说:“又错过季节了,我怎么老是秋天来呢!”然后,他每次都要说:“明年春天,我一定来看你们的牡丹。”

  “春天来洛阳看牡丹”的话,周总理说了三次,消息不胫而走,深深感动了洛阳人。当时在地直幼儿园任教的王老师回忆说:“(20世纪)70年代洛阳幼儿园的孩子们都跟着阿姨学唱‘牡丹牡丹快快开,牡丹花开总理来’的儿歌,都是满怀感情,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鼻子发酸。”

  然而,三许其愿,终未践言。周总理最终没有在洛阳看到他记挂着的牡丹花,成了历史永远的痛。

  如今,中南海遍植洛阳牡丹,而洛阳牡丹进入中南海,也是源自周总理的关怀。

  洛阳安乐花农王二道,对牡丹栽培颇有研究。1956年2月20日,王二道被人民政府聘请到王城公园当牡丹花师,而且配备了一辆破旧的小吉普车,让他带领几位“老洛阳”上山下乡搜购牡丹珍品,集中于王城公园养护。从此,洛阳牡丹进入恢复发展时期。

  1959年秋天,周总理的到来更让洛阳人坚定了发展牡丹的决心。

  据《洛阳市志》记载,周总理在涧西工业区看到烟囱林立,浓烟滚滚,忽然说,郭老(郭沫若)一首诗里将这种工业生产场景描绘为“黑色牡丹”,洛阳牡丹现在种植情况怎么样?当陪同的市领导汇报说,洛阳牡丹面临绝境,正在恢复时,周总理神色凝重地说:“牡丹花是我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洛阳牡丹甲天下,要赶快抢救。”他又说:“洛阳建了这么多大工厂,将来产业工人几十万,节假日要有些游玩的去处。要建几个公园,广植花卉,大力发展牡丹。”最后,周总理又交代洛阳市领导:“我明年春天来看你们的牡丹。”按照周总理的指示精神,洛阳牡丹得到迅速恢复发展。20世纪60年代中期,王二道把一些洛阳牡丹品种移栽到了中南海,使北京开始有了洛阳牡丹的影子。

  除了洛阳牡丹,周总理对杜康酒也有着深刻印象。1972年,周总理宴请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时就提到了洛阳的杜康酒。1973年秋,周总理陪同加拿大客人到洛阳访问时,引用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勉励洛阳发展杜康酒。从此,洛阳杜康酒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个人魅力动古都

  龙门石窟自北魏开始开凿,造佛凿龛的同时留下了很多造像题记与碑文,后人将北魏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二十款题记拓下来,装裱成册,即“龙门二十品”。“龙门二十品”是我国书法艺术中的代表作品,极其珍贵。

  周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到龙门参观,留下了一段在龙门石窟买碑帖的感人故事。

  周总理在龙门石窟曾两次翻阅碑帖。

  那是1973年10月14日,周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参观龙门石窟的时候,见到了“龙门二十品”的碑帖,当即爱不释手地翻看起来。他看了看标价,一看价格不菲,非常遗憾地放下了。

  后来到了宾阳洞的服务部,周总理再次拿起碑帖,看到价格能够接受,就小声对随行工作人员说:“你们身上带的钱够不够?大家凑凑,给郭老(郭沫若)带一套。”但工作人员身上带的钱凑一块也不够。这时,陪同参观的洛阳市领导看到了,走过来诚恳地说:“总理,我们送一套给您吧!”周总理严肃地说:“国家财产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这时,一名随行人员说:“总理,是不是可以让他们先给一套,回北京后,再把钱如数寄来。”周总理摆摆手语气坚决地说:“不行,不行,那他们就更不会要钱了。”最终,周总理没有买走碑帖。

  一位离休干部说:“一个大国的总理,居然连小小的碑帖都没能买走,这件事情令人深思。周总理伟大的人格,两袖清风的高贵品质,每次回忆起来都让人深受感动。”

  当年在洛阳友谊宾馆工作的人员回忆说,周总理十分注重礼节。1973年10月,他已经病得十分严重,仍陪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来洛阳参观。那天午饭后,他在宾馆休息,约定下午2时出发到龙门石窟参观。周总理到房间休息前,就着开水喝药,不小心将一粒药片掉在地上。他顺手捡起来往嘴里放。工作人员忙拦住他说:“总理,药片脏了,扔了吧。”周总理严肃地说:“擦干净就行,不碍事,不要浪费。”吃完药,周总理还不忘对宾馆服务人员说:“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休息吧,我有事再叫你们。”然后对随行人员说:“外交无小事,要提前叫醒我,不能让客人等我们。”

  从龙门石窟离开时,周总理刚刚坐进车里,发现不远处的欢送人群。他立即拖着病体下车,环绕汽车一周,向大家挥手致意,人群发出了阵阵欢呼声。当人们看到走近自己的周总理面容憔悴时,一些人不由自主哭出声来。有人喊道:“总理好!总理保重!”周总理不住点头,连声说:“谢谢!谢谢!”

  周总理与洛阳的不解之缘,为洛阳又增添了一份厚重。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