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育家曾说:教师是教育成果的欣赏者。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教育出让老师敬仰的学生。你事业有成,让老师骄傲和自豪;你对待老师、同学的真情实意,让老师敬佩和感动。老师这几天像在梦中一样,最好的礼遇我都享用了……”这是8月下旬,我从北京返洛后给我的学生小王发的一则短信,他是我35年前在洛阳十九中任教时所带班的团支部书记。
8月中旬,我和老伴带着孙子去秦皇岛、山海关、北戴河旅游。从秦皇岛到北京的路上,我试着给小王打了个电话,想让他帮我们在北京预订宾馆。谁知到了北京,小王亲自来接站,为我们安排的住处特别安全、整洁,使我这个将近70岁的老人,感觉就像在家一样。
我到北京的第一天晚上,见到了十九中74届至77届在北京工作的十几个学生。虽然他们已到了“知天命”之年,有的两鬓已染白发;虽然他们都学有所成,有的取得了博士学位,有的还是博士后;虽然他们都事业有成,有的是厅级,有的是师级,有的是作家,有的是画家……但在老师面前,他们都是学生,他们都像孩子。他们一个个和我热情拥抱,一个个依偎在我身边合影留念,一个个举杯为我祈福……大家在一起回忆1974年4月22日我送他们到伊川插队的情景,回忆修焦枝铁路推车挑石头的情景,回忆到辛店学农开拖拉机的情景,回忆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谈到动情处,大家一起欢笑,一起热泪盈眶。
在北京的三天,小王白天忙于工作,晚上陪我到深夜。看着他满脸的疲惫,我着实心疼,劝他早点回家休息。他却说:“老师,您在洛阳,我在北京,像这样在一起的日子能有多少!您给了学生感恩的机会,为老师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是我的荣幸!”在这三天里,我们近距离观赏了震撼世界的“鸟巢”和“水立方”,登上了长城、天安门城楼,游览了皇家园林颐和园、天坛公园,还走进了魂牵梦绕的中南海,在敬爱的周总理生前生活和工作过的西花厅前合影留念。这是我此生做梦都不敢想的奢望,我的学生却让它变成了现实。
要离京返洛了,当我们握别时,我百感交集、泪眼模糊,不由得联想起在厦门的学生为我过母亲节,在广州的学生为我过教师节,在除夕之夜学生从多伦多打来的越洋电话……这种用心血和关爱浇注的师生情谊,是圣洁的、永存的!我由衷地感到:此生做教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