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赵志伟)龙门石窟的雕塑艺术、关林的建筑艺术、唐三彩、宫灯……新学期伊始,市22中的学生们在上美术课时惊喜地发现,这一个个打着“洛阳”烙印、耳熟能详的文化符号,通过一套《河洛文化之光·中国古代美术欣赏》课件,被图文并茂地展现在课堂上。
从2007年开始,由市22中美术教师宋新喜牵头,章代明、焦永红两位老师参与的课题小组,参照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一书,结合教学实际,历时两年编写出一套五章19节课的《河洛文化之光·中国古代美术欣赏》教案集,不仅使河洛文化首次走进高中美术鉴赏课堂,而且在实现国家、地方、校本三级美术教材融合使用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2007年11月,河南省中小学美术学科优质课展示活动首次在洛举行。在准备发言材料时,宋新喜产生了一个“想法”:散落于全国各地的文化艺术宝库璨若群星,如果能把古代艺术有机地融入高中美术鉴赏课中,不就能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和家乡吗?
宋新喜的发言最终“演变”成了一次“河洛文化讲座”,他首次提出的把地方本土艺术融入国家统编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大框架的新理念,得到省教育行政部门的肯定。
接下来,3位老师走访了河南博物院、龙门石窟、函谷关、渑池仰韶文化遗址等地搜集素材,查阅了大量有关河洛文化的专著和文章,并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了指导,于日前编写出这套教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