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要闻·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倡导时代新风 营造“创文”氛围
河南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 公 告
省委省政府出台安全生产八项措施
大遗址保护洛阳高峰论坛暨秦汉——
罗马文明展、中国古都文明展招商公告
龙门申遗成功:结束河南没有世界遗产历史
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
洛阳市国土资源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
洛阳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 年 9 月 18 日 星期    【打印】  
龙门申遗成功:结束河南没有世界遗产历史
本报记者 张亚武 实习生 王子君
  2000年,人类进入新世纪,开启一个新千年。这年年底,拥有“千年帝都”之称的洛阳发生了一件注定要载入史册的事件,那就是龙门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进入《世界遗产名录》,从而结束了河南没有世界遗产的历史。

  龙门申遗:河南人民的共同期盼

  二战结束后,世界现代化进程迅猛如潮,规模巨大的生产活动给人类的居住环境和文化遗存的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于1972年倡导并缔结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决定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保护各缔约国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缔约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由缔约国申报,经世界遗产中心组织权威专家考察、评估,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会议初步审议,最后经公约缔约国大会投票通过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遗产种类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

  我国于1985年成为该公约缔约国,并在1987年拥有了第一批世界遗产。截至1999年,我国共有23处自然和文化遗产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居世界第三位。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素有“中华民族摇篮”之称。遗憾的是,截至1999年,河南周边的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安徽都有了世界遗产,而河南却没有一处世界遗产。

  “龙门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是洛阳人的梦想,也是河南人民的期盼。”虽然距离龙门申遗成功那一刻已经过去了近9年时间,但说起龙门申遗的决策历程和申遗前后的种种情形,时任洛阳市市长、如今担任洛阳牡丹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的刘典立仍然历历在目、激情难抑。

  龙门申遗:最难的是石窟环境治理

  刘典立说,早在1996年,龙门申遗就被写入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之后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会提到,但正式提出申遗是1999年,最终申遗成功是在2000年。从提出到申遗成功历时数年,其间我们进行了充分准备。

  当时,省委、省政府对龙门申遗高度关注,专门成立申报工作领导小组,时任河南省省长的李克强担任名誉组长,副省长陈全国任组长。在申遗的关键时期,省文物局领导在洛阳一住就是数月,指导申遗工作。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一处遗产要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起码要具备三个条件:遗产自身的价值;遗产所在地国家和当地政府及群众保护该遗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该遗产相关环境及对不谐调状况的整治、克服的程度。

  刘典立介绍,对照这三个条件,前两个条件我们具备:龙门石窟从北魏开始开凿,最大规模的开凿是在唐代,其雕像精美绝伦,是公元5世纪末至8世纪中叶世界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公布龙门石窟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设立专门机构予以保护。申遗前,省、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龙门石窟保护条例》,为龙门石窟的保护提供了法律武器。洛阳人民更是视龙门石窟为洛阳的骄傲,历史上曾经为石窟的保护付出过血汗甚至生命。

  “最难的是第三条。当时,龙门石窟入口和出口处有龙宫等违章建筑,周围还有不少乡镇企业及石灰窑等,洛阳至南阳的公路从景区穿过,这些与石窟的环境极不谐调。能不能治理好龙门石窟环境,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成为龙门申遗是否成功的关键。”李典立说,要治理龙门环境,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恰在这时,国家实施投资拉动战略。我市积极争取,共争取来约32亿元的国家投资,是当时我省各城市中最多的,这为龙门的环境治理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申遗成功,洛阳人倾城狂欢

  在这次治理战役中,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要数拆除中华龙宫时低沉的爆破声了。中华龙宫是龙门石窟保护区最大的违章建筑,也是全市人民关注的焦点。是年8月15日晚,当中华龙宫在爆破声中颓然倒地时,人们看到了市委、市政府治理龙门景区环境的巨大决心。

  经过一个多月集中整治,龙门石窟第一阶段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绩:93项治理任务除两项因故须推迟外,其余全部完成。

  同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派员对龙门石窟申报工作进行验收。为高标准、高质量做好迎检工作,我市掀起了龙门石窟第二次大规模环境治理高潮。经过短短十几个昼夜的奋战,又有102项治理任务完成。

  经过两次集中治理,龙门石窟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杂乱无章的摊点被整齐划一的购物区所取代,昔日的违章建筑被碧绿的草坪所取代,昔日裸露的河床被荡漾的碧波所覆盖……

  “太美啦!太美啦!”2000年1月2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专家默罕默德·拉菲克·姆法尔教授来到龙门,对龙门石窟申遗进行评估检查,他对龙门石窟高超的石刻艺术及治理后整洁优美的环境连声赞叹,并在留言簿上写道:“龙门石窟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所有的努力终有收获,所有的渴盼终有结果。2000年11月30日9时25分,远赴澳大利亚凯恩斯市出席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刘典立用最快的速度传回激动人心的消息:“请向全市人民转报喜讯,龙门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了!”

  据悉,在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我国共有4个项目接受审议,其中龙门石窟审议时所用的时间最短,仅用时4分钟。

   龙门石窟申遗成功,结束了河南没有世界遗产的历史,也标志着我国在保护、研究、利用龙门石窟方面的成就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申遗精神”影响深远

  “申遗成功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龙门石窟管委会负责人介绍,2002年,在龙门石窟研究所的基础上,我市成立了龙门石窟管理局,2007年又成立龙门石窟文化旅游园管委会,不断加强石窟的研究、保护、管理,使石窟的保护和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3年4月,龙门南、北二桥建成通车,以前过往龙门石窟景区的车辆全部在景区外绕道行驶,使景区实现了封闭管理,提前3年实现了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承诺,受到国家文物局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肯定。

  我市还继续投巨资对景区环境和设施进行改造完善:对香山寺进行保护性整修;建成了8300亩的龙门山森林公园,进一步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在龙门东山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提高东山的森林覆盖率;把原来主要用于交通的龙门大桥改造成为景观桥,把原来的道路改为旅游道路;新建礼佛台;实施“夜游龙门”项目。

  “今日与君重登临,龙门不是旧龙门。”这是来自北京的一位游客去年在参观龙门石窟之后的留言。这几年,凡是整治前到过龙门如今又故地重游的游客,无不为龙门的变化而感到惊讶。

  经过努力,龙门石窟景区申遗成功后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全国首批5A级旅游区、全国“最受群众喜爱的十大景区”等。2007年,龙门石窟接待海内外游客167万人次、门票收入8884万元,分别是2000年的2.78倍和3.43倍。

  龙门石窟申遗成功,也引发了国内外对龙门石窟保护的高度关注。2001年,加大拿国家美术馆将该馆收藏的一尊龙门石窟罗汉像无偿送还龙门石窟。2005年10月,流失海外近百年的龙门石窟7件文物回归龙门,这是龙门石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流失海外文物回归活动。

  龙门石窟大规模环境整治,也拉开了我市其他景区环境整治的帷幕。之后,白马寺、关林、汉光武帝陵、千唐志斋等景区都相继进行了周边环境的治理,使各景区的面貌焕然一新,促进了洛阳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自2001年开始,在“旅游强市”战略的推动下,全市旅游收入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2008年,全市共接待游客456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24亿元,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2%以上。

  “更重要的还是通过龙门申遗,我们形成了顾全大局、无私奉献、顽强拼搏、众志成城的申遗精神。这种精神激励今人、传之后世,成为古都人民的宝贵财富。”刘典立深有感触地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