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6版:新安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新安60载绘就壮丽画卷
二千旅行商 踩线龙潭峡
新闻集锦
红旗招展迎国庆
洛阳网广告
突出项目建设亮点 打造城市“东方明珠”
新区,崛起在洛河之南
洛阳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 年 9 月 23 日 星期    【打印】  
1400年前,洛阳城直抵龙门山北麓洛河故道;如今,洛阳城以洛河为轴线,南北对称发展——
新区,崛起在洛河之南
  俯瞰位于新区滨河南路待开发的龙兴小区。 记者 高均海 摄于2004年10月
  1400年前,隋唐洛阳城直抵龙门山北麓洛河故道;如今,洛阳城以洛河为轴线,南北对称发展。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年~2010年),洛阳市第八次党代会确定了发展洛阳新区的战略任务:再造一个新洛阳。

  追忆千年前的“洛阳新区”

  据《洛阳大事记》记载,隋代以前,洛河从龙门山北麓向东北流淌。隋炀帝派宇文恺督建东都洛阳城时,从今宜阳县丰李镇引洛河水经今天的洛河河道向东,在今白马寺南与洛河相通。

  宇文恺引洛河水穿城而过,城中的河段又被称为通济渠,也就是后来隋唐大运河的起点。直到今天,1400年前的这项大工程仍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隋代以前的洛河洛阳段渐渐消失,留下的通济渠后来被称为洛河。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原队员方孝廉提供的材料显示,在今洛阳新区文化西路处,王城大道拐了一个弯。弯道东边,有石栏围砌的一个大坑,坑中荒草覆盖处,隐约可见两条东西走向的石条。这是古代大型水利设施遗址,坑里的石块都是隋代留下来的,石条以北曾是甘泉渠的河堤。

  甘泉渠是隋都洛阳城的护城河,渠北不远即是其南城墙。据史书记载,公元605年,宇文恺结合洛阳的自然地理条件,将都城的范围扩大:东城墙北起今唐寺门,南靠今城北角,长7312米;南城墙东连今城北角,西接今古城村,长7290米;北城墙东连唐寺门,西至今苗沟村,长6138米;西城墙迂曲,长6776米——都城总面积54平方公里。

  从城市布局上看,洛阳城北倚邙山,南对伊阙,略呈长方形,以新洛河为轴线,宫城、皇城在北,外郭城在南。让河流成为城内河,这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是第一次。

  无独有偶,1400年后,洛阳以洛河为轴线,南北对称发展的城市规划,与隋都洛阳城的建设一脉相承。

  史料记载,隋都洛阳城中有大小街巷30余条,平民里坊103个,还有国家大型粮仓、商业市场,布局非常合理。也正因此,其形制在唐朝时得以沿用。武则天迁都洛阳以后,定名神都,保持了城市格局原貌,新增了明堂、天堂、宣政殿等少数建筑。

  《洛阳市志》说,盛唐洛河南为81坊2市(西市、南市),洛河北为28坊1市(北市),已勘查出洛河南的26坊被洛河冲毁。

  盛唐,洛阳城人口上百万,京杭大运河商运繁荣,百业兴旺,洛阳成了当时著名的大都市。

  《洛阳市志》说,今天的洛阳城墙是在隋唐洛阳城东城旧基上修筑的。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改筑了洛阳城,当时城墙是土墙,范围比隋唐洛阳城大为缩小。金哀宗时为抵御蒙古骑兵的入侵改筑城墙,在隋唐洛阳城的东城旧基上筑新城,所建新城即现今老城前身,其城址规模很小,仅为隋唐故城洛北瀍西一小部分。

  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在金元洛阳城基础上筑砖城,并挖了城壕。当时的城墙周围4公里,城高13米,壕深17米、阔10米,城门4座。明朝末年,城墙及城内建筑毁于战乱。清代初年,洛阳又得到修复,其规模和建筑基本上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前夕。

  今天的洛龙区狮子桥村,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故居——履道里所在地。如今,自五代以后成为城郊的白居易故居,再次纳入了洛阳新区的范围。

  再造一个新洛阳

  “一五”期间,国家将7个重点建设项目放在洛阳。洛阳在涧河以西掀起了大建设高潮,城市规模迅速扩大。经过50年的发展,目前,洛阳市建成区东西长达16公里,而南北仅宽3公里到5公里。不仅城市建成区可供进一步开发的用地寥寥无几,过于狭长的城市布局也给城市道路交通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1995年,洛阳市第三期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论证并经省人大通过上报国务院,确定了以洛河为轴线两岸发展的战略思想。

  国务院批准《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后,在2001年9月的洛阳市第八次党代会上,开发建设洛阳新区被确定为战略任务。

  2003年9月,新区第一栋建筑——市烟草大厦开工建设,标志着洛阳新区建设拉开帷幕。洛阳城市进入“以洛河为轴线,南北对应发展”的实施阶段。

  与隋唐单纯的城市建设相比,当前的洛阳新区建设是市委、市政府贯彻省委、省政府“拉大城市框架,加快城市化进程,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精神,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实现把洛阳建设成为科技教育比较发达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和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依托的国际性旅游城市的必然选择,是加快洛阳城市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千年帝都仍以洛河为轴线南北纵向发展,但发展的重心已经移到了洛河以南。洛阳新区北至洛河南岸,南至规划快速客运专线,东起焦枝铁路线,西至规划西南环高速路,总面积约71.3平方公里,约是隋唐故城的1.5倍。

  71.3平方公里的洛阳新区由6块功能分区组成,分别是:隋唐城遗址22.1平方公里、滨河公园4.9平方公里、关林分区10.8平方公里、中心区11.19平方公里、大学城及体育中心8.5平方公里、高科技工业园区13.9平方公里。其中,隋唐城遗址为文物古迹保护用地。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完善。

  资料显示,在洛阳新区先期开发建设的33.6平方公里区域内,规划总人口50万,征地、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总投资158亿元,建设各类城市主次干道52条、总长180公里;公共绿地855公顷,绿化覆盖率40%;修建主干渠、支渠和排水明渠63公里,开挖人工湖9处、占地1600多亩;建设3座公交停车场、8座变电站、1座自来水加压站、2座煤气储备站、3个集中供热中心、8所中小学校和3所中心医院。

  如今,洛阳新区已经成为一个集办公、文化、商业、金融、体育、休闲娱乐和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山水园林相间、生态环境优美、功能设施齐全、现代气息浓郁的现代化城区。

  洛阳新区开发建设本着“贯彻总体规划构思,落实总体规划要求;完善城市功能,合理配置城市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土地效用”的原则,概括为1个总体规划、6个功能分区规划、5个专业规划(指水系、道路、管网、绿化、交通管制等基础设施规划)和若干个专项规划。

  当您来到洛阳新区,一定会赞叹这里洛河中流,两岸绿地环绕、高层建筑鳞次栉比、山水园林相间,感叹洛阳这座历史名城正再现王城风采。

  洛阳新区“扩容”6倍

  洛阳新区开发建设的主要任务有6项:一是把新区中心区建设成为洛阳市未来的行政、商业、文化娱乐中心;二是把大学城、体育中心建设成为洛阳高等学府和体育基地;三是把洛龙科技园区建设成为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一体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四是把关林分区建设成为功能齐全、市场繁荣的大型商贸区;五是把滨河公园建设成为与洛河以北洛浦公园相对应的休闲娱乐生态公园;六是把隋唐城遗址建设成为以绿色园林为主体的文物保护基地。

  总体目标是:成为山水园林相间、生态环境优美、功能设施齐全、现代气息浓郁、古今文化辉映、中西部地区最适宜人们居住的新城区,形成现代化城区规模。

  2006年,市委、市政府会同各相关职能部门以及专家、学者,就在伊河南岸建立工业园区的相关事宜进行可行性分析,伊洛工业园区规划呼之欲出。

  2007年3月,经过近一年的调研与严谨的科学评估,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新区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向东南方向拓展,从洛阳新区开始,沿洛河、伊河向东整体推进,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优化城市布局。

  2009年4月30日,对洛阳新区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

  这天,省委常委会议原则通过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洛阳新区的总体方案,正式决定扩大洛阳新区规划和建设范围。

  新方案的洛阳新区空间范围扩大为:东起偃师市高龙镇西边界,西至洛阳西南环城高速公路,南起偃师市、伊川县边界,北至洛河南岸,包括洛龙区大部分、龙门文化旅游园区和偃师市西南部(含李村、诸葛、佃庄、庞村、寇店5个乡镇),规划面积达438.7平方公里,是原洛阳新区规划面积的6倍,与郑汴新区一起纳入省级发展新区。

  具体定位是:到2020年,围绕全省基本实现工业化,把洛阳新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示范区、河洛文化旅游精品区、城乡统筹改革发展试验区、现代复合型新区和对外开放示范区,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洛阳新区,承载着洛阳人的希望,正加速成长。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