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需要发言人,更需要代言人。也许有人会说,农民可以直接发言,不需要代言,但放眼现实,农民罕有发言机会和平台,他们并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因此,多数时候农民还是需要真正为他们代言的代言人。
“过去,我家住的是一砖墙茅草房,走的是羊肠小道泥巴路,吃的是凼凼头的水;现在,我搬进了风景秀丽的袁山社区,住的是143平方米的小青瓦房……”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来自新津县袁山社区的居民佘树林,用质朴的乡村语言、亲身的经历感受,向大家讲述了近年来发生在成都农业、农村、农民身上的真实变化。今年64岁的佘树林大爷,是目前为止,走上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的第一位农村居民。(9月22日《成都日报》)
不得不佩服成都市相关部门的精彩创意,让农民直接走上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让农民自己发言,这种“现身说法”具有立体的丰富效果,可增加发言的可信度、鲜活性和生动性,远比由政府发言人的单纯描述或空洞的宣示更能吸引人。
但疑问随之而来。佘树林也许只能“客串”一次新闻发言人,等到下一次政府再举行新闻发布会,也许就不需要他的“宣讲”了。再有,他的这些讲述固然具有极强的真实性,但按照现实规则,他的讲述也许就需要相关部门的审定,这就使人疑惑,他的发言有无经过加工或删减?
新闻发言人是个好东西,但如果不能真实表达,就容易引人诟病。
事实上,农民的确需要发言人,农民本身也需要发言,但发言应该是多向度的,未必非要讲述天翻地覆的变化,未必非要表扬,不妨也诉苦,说出自己的悲伤和不快。无论如何,生活在最底层的农民,他们一定有为人所知的痛苦和不为人所知的忧愁,那么,为何不能在这种场合说出来呢?如果只报喜不报忧,就不能呈现农民的全部面目,也无法全面描摹农民的整体状况。
农民需要发言人,更需要代言人,需要像坦言“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李昌平这样的代言人。也许有人会说,农民可以直接发言,不需要代言,但放眼现实,农民罕有发言机会和平台,他们并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因此,多数时候农民还是需要真正为他们代言的代言人。在应有的制度安排之后,笔者期待农民有一天无需找人代言,能够真正畅所欲言。 (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