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洛 浦
3上一版  
PDF 版PDF版
宁拙毋巧
登宫阙天门 贺祖国华诞
国庆放歌
诗·书法
洛阳网广告
洛阳市规划局重要建设项目公示
“乡里娃”成为“有车族”
共和国六十华诞赞
花甲赋
十月的浪漫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09 年 9 月 26 日 星期    【打印】  
十月的浪漫
——60年婚礼变奏曲 本报记者 连漪
  (资料图片)
  “五十年代一张床,六十年代一包糖,七十年代红宝书,八十年代三转一响,九十年代星级宾馆讲排场,二十一世纪特色婚宴个性张扬。”

  新中国成立60年,洛阳人的结婚方式也几经变化:从燃放三个土炮到迎亲豪华车队,从收到20多条床单、被面的贺礼到亲友越洋发来网上祝福……婚礼随着60年生活状态的变化而改变着。今天,我们就带您一起聆听这60年间演绎的婚礼变奏曲。

  

  解放时:燃放土炮迎新娘

  在老城区青年宫广场上晨练的老人中有一对老夫妻,他们没有领过结婚证,也没有举行过什么像样的婚礼,但一起走过了61年。

  今年80岁的王振离老人是原洛阳十中的退休教师,妻子谢兰英已经82岁。说起两人的“金婚岁月”,王振离说要感谢中国人民解放军,因为父母是为了庆祝洛阳解放才给他们举办的婚礼。1948年4月,陈赓兵团再克洛阳,洛阳地区解放,当时王振离是一个快20岁的小伙子。“解放了,全市人民欢欣鼓舞,赶趟似的结婚娶媳妇。”王振离说,父母也凑热闹给自己找了个媳妇。

  只见过一次面后,王振离和谢兰英的婚礼就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中定了下来。百废待兴的年代里,他们和很多同龄人一样没有领结婚证,在他们的印象里,媒人就相当于现代的结婚证,王振离至今还记得他们的媒人是自己的姑父,姑父能证明他们是合法夫妻。

  说起婚礼,王振离有些愧疚:“那时候家里穷,什么彩礼都没有,连身新衣服都没给兰英买。”王振离和谢兰英家相距约5公里,婚礼那天,王振离的本家兄弟一早到谢兰英家接人,中午时分,挎个包裹的谢兰英一路走到了王振离家,三个土炮响过后,他们就一起走到了今天。

  六七十年代:两斤花生一斤糖娶个美娇娘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生活渐渐好起来,专门为新人办结婚证的机构也成立了,1950年《婚姻法》正式颁布后,男女青年结婚得写申请了,但婚礼还是一如既往地简单。

  原洛阳铁路分局的秦大志出生于1949年10月1日,与新中国同岁,曾在驻洛某部当汽车兵的他,因为支援西藏建设成了大龄青年。1973年部队政治部领导主动为他介绍了一个军人家庭的洛阳女孩张海晶,二人的认识和结合也极具军人色彩。

  由于一个在西藏一个在洛阳,书信来往、互相寄照片成为两人交往的方式,在信中他们谈理想、谈工作、谈毛泽东思想、谈社会主义建设……唯独没有谈爱情。秦大志说,在通信的三个多月里,最亲密的不过于信开头写着“亲爱的”三个字,此外再无与爱情相关的信息。充分了解了对方的“家庭出身”和各自的革命理想,经过部队政治审查之后,二人开始筹备婚礼。

  到照相馆照张两寸黑白合影照,到公社领取结婚证,到供销社购买两斤花生一斤糖,散发给亲戚朋友,最后由部队领导宣读结婚证就算完成了婚礼。在秦大志现在的家里还挂着这张唯一的结婚照,而结婚证已经遗失了。秦大志说,那时的结婚证就是一张B4纸大小泛黄的薄纸片,上面登记有结婚双方的姓名、年龄、籍贯、签名和合影,证书左右两侧印有“最高指示”和“毛主席语录”,顶部正中则印有红旗、五角星和毛主席头像,落款处盖有公社或者革委会的公章,结婚证背面还印有“计划生育,勤俭节约”八个大字。

  这一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生的一代人逐渐进入适婚年龄,选在国庆节结婚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新安县铁门镇教师赵跟喜和丁秋凤就把婚礼定在了1973年10月1日,那时候他们村子流行结婚时男方送女方7尺布,但通常不会家家都真的购买7尺布,所以就找有布的人家借,谁知不少新人都将婚礼定在了国庆节,赵跟喜结婚那天是到邻村才借来了抢手的7尺布。

  八九十年代:自由恋爱、旅游结婚成时尚

  进入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旅游结婚开始兴起,到北京看天安门、到上海看黄浦江成为很多新人的首选,结婚也渐渐成为一项费时、费钱的大工程。

  1987年10月1日结婚的邵先生和黄女士,恋爱谈了近两年,属于当时比较流行的自由恋爱。1985年,已经参加工作的二人在母亲的朋友家认识,随即便交换了各自单位的电话,开始了一段恋情。

  确立关系后,二人开始相约每周看电影、逛公园,从涧西区到西工区再到老城区,大大小小的电影院被俩人转了个遍,遇到谁的生日还会奢侈一把,用月工资的1/10吃顿大餐。为了在国庆到北京旅游结婚,二人4月领证拖到10月结婚。

  婚礼也是当时最流行的。婚礼前,邵先生给黄女士买好了金项链、金戒指、进口手表,并给女方支付了2000元的置装费。婚礼当天,黄女士穿了一身大红套装,让小姐妹羡慕不已。婚礼前的半年时间,邵先生一家都在为几大件家具忙碌着,专门请来浙江木匠用上好木材做了大衣柜、高低柜、梳妆台、写字台、床等流行家具,成了邻居朋友参观的样板。

  前面是婚车,后面是负责照相、放礼炮的服务车,这种只有两辆车的迎亲队伍也成为此时的流行样式。亲戚朋友送的清一色被面、床单,他们收了20多条,至今还有没拆封的。

  婚礼第二天,邵先生和黄女士就结伴到北京住了7天,游了首都大大小小的景点,度过了一个“红色蜜月”。

  21世纪:别具一格玩转另类时尚

  这几日,乔先生和杜小姐正在拍摄不同风格的结婚照,从室内到公园,从龙门石窟到龙潭峡大峡谷,若非时间限制,杜小姐说她还计划拍一组海底世界的结婚照。他们的婚期定在今年10月1日,结婚证则已在2009年9月9日这个长长久久的热门日子里领取了。

  乔先生和杜小姐的婚礼并非多复杂,他们决定将婚礼举办地选在中州路一家小型酒吧。按照计划他们将在浪漫的灯光下和亲友的祝福中完成一个西式婚礼,没有伴娘伴郎,不要酒席大宴,婚礼后是一个冷餐会外加劲歌热舞联欢会。原来杜小姐是一位肚皮舞教练,她计划在仪式结束后换上露脐装现场秀一下舞技。

  在乔先生和杜小姐的婚礼计划中,没有超长车队,也没有婚庆公司的繁冗仪式,但他们对蜜月的旅行路线却认真挑选。从桂林到海南,从马尔代夫到新加坡,足足挑了5家旅行社,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最后他们选择了欧洲七日游。杜小姐说,到法国感受浪漫、到西班牙体验狂野,一直是她的梦想。

  不过,另类的婚礼和奢华的蜜月过后,他们还专门为父母和亲戚准备了一场中规中矩的婚礼。“到时候我还是会穿着旗袍给长辈们一一敬酒的。”原来,他们的酒吧婚礼只是一个序幕。乔先生说,酒吧婚礼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早已流行起来,还有海滩比基尼婚礼、运动会婚礼甚至网络婚礼等另类婚礼正在流行。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