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又到山枣红艳时
书法
广告
青春在修建陆浑水库中绽放
广告
馋嘴山楂(国画)
从消失的“洋”字
看祖国发展变化
这一面 鲜艳的红旗
感念国恩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 年 9 月 28 日 星期    【打印】  
今昔变迁
从消失的“洋”字
看祖国发展变化
肖社会
  30年前,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品都取了一个洋名字,洋火、洋布、洋油、洋面、洋碱……这些“洋”称呼随着祖国的发展强盛,现在已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消失,但那是一段历史的记忆。

  洋面。即用机器生产的小麦面粉,也叫袋装的机制面粉。此前,我们祖辈吃的面粉主要是靠水磨、石磨磨的。洋面的产生首先把那些围着磨盘转圈圈的劳动力解放了出来。

  洋布。即用机器纺织的布匹。此前,国人穿衣基本用的都是手工纺线、用木制织布机制作的土布。近代,中国沿海城市相继开埠通商后,海外的布匹面料渐渐进入国内市场,所以叫“洋布”。

  洋油。即煤油,用煤油做燃料点的灯叫洋油灯。此前,国人使用的照明工具基本是用菜油、豆油、松油等做燃料。后来,煤油传入我国,被广泛使用,所以称为“洋油”。直到广大地区慢慢通了电,洋油灯才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洋火。就是火柴,由于最早是从外国输入我国的,所以叫洋火。此前国人生火、点火用的器物基本是火镰,在我国一些地区,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比较盛行,现在已很难见到它的踪影。

  洋灰。就是现在的水泥。之所以叫“洋灰”既有其色如“灰”之意,又因是外来品。此前国人盖房基本上使用的都是用石头烧制的白灰或砂浆泥巴。

  如今看来,当时一些洋物品的产生也是一场了不起的革命,正是它们的进入,改变了我们的一些生活方式,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今天我们仍然在引进一些外国先进的东西,“洋为中用”,只不过不再以“洋”称呼而已。新中国成立60年来,衣食住行的巨大变化,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的。从一些“洋”称呼的变化中,我们看到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安康。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