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又到山枣红艳时
书法
广告
青春在修建陆浑水库中绽放
广告
馋嘴山楂(国画)
从消失的“洋”字
看祖国发展变化
这一面 鲜艳的红旗
感念国恩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9 年 9 月 28 日 星期    【打印】  
岁月留痕
又到山枣红艳时
雪玉峰
  “白露”过后,南山坡上的野山枣都长红了,一簇簇,像撒了红珍珠。

  我曾与一同乡好友约定,每逢此时,一同登山采山枣儿。可去年,他竟与我阴阳相隔了。遵照遗嘱,他的遗骨被安葬在南山坡的山枣丛中。自然,我和往年一样,如约来到南山坡,一来采摘山枣,二来看望好友。

  坡上的山枣结得格外稠,缀满枝头,放眼望去,仿佛是红霞一片。

  一个人采摘感到孤单,自然就想到好友……我们都是山区长大的孩子,小时候生活困难,每逢中秋,我家崖头,枣红一片;他家屋后,山枣满坡,我们共同去摘野山枣,代粮果腹。朋友经常回顾过去:“那阵儿多亏了山枣儿,庄稼不收,坡上山枣倔强地结。山枣掺和玉米面,蒸成发糕,酸溜溜的,吃着真顶饥。”可以说,我们的内心都涌动着对山区的热爱和对山枣的独特情怀。

  好友参加工作后,换过几个单位,无论在哪儿,他都干得很卖力。闲聊时他总是对我说:“咱是山里娃,和山枣树的命运差不多。山枣树的生存环境恶劣,可生命力顽强;我们虽然生活条件艰苦,可磨炼得意志坚定。”

  由于对野山枣的钟情,他对喜爱野山枣的人也情投其缘。他在市对台办工作期间,就和一位年过八旬也喜爱山枣的老台胞结为好友。一年,这位老台胞回来探亲,说非常喜欢家乡的山枣,吃到嘴里,甜中带酸,味道独特,到台湾几十年都忘不了。他希望好友陪他到山野中摘点野山枣,好友自然应允了。到了山里,老台胞不仅摘了山枣,而且还捐资兴建了学校,此举令好友十分感动。之后,他年年都托人给那位老台胞带山枣。

  近几年来,由于工作较忙,我们很少回老家采摘山枣了,可摘山枣的情结仍未了却,于是,便到市区附近的南山坡采摘山枣。

  到了南山坡,看到满山遍野的野山枣,好友的兴致顿时高涨,他像个山猴似的蹿上跳下,我们一次能收一大兜儿。

  后来,好友担任了市对台办的领导职务,为了向台湾同胞介绍洛阳悠久辉煌的历史和灿烂厚重的古代文化,决心编写一套有关洛阳历史的丛书。从此,他工作之余,闭门谢客,殚精竭虑,笔耕不辍。凭着顽强的意志,他完成了一部300万字、由10个分册组成的大型丛书九都洛阳历史文化丛书。我向他表示祝贺,他朴实地说:“咱还是和山里的山枣树一样,结不了大果结小果。”他顿了顿,觉得意思表达得不够全面,又补充说:“小果也得有味道。”

  为了结果,他辛勤耕作;为了结果,他积劳成疾。住进医院,他还带病接待台湾艺术团,联系学者赴台湾交流。前年冬季,他卧病不起,我去医院看他,他艰难地张了张嘴,用低微的嗓音对我说:“等我好了,咱还去摘山枣。”我鼻子一酸,点了点头。

  不久,他由于病情恶化,溘然离去。家属遵照他的遗愿,把他的骨灰送到南山坡。安葬那天,坡上山枣树已经枝叶脱尽,树干紫红,枣刺坚硬锐利,迎着寒风呼啸哀鸣。

  今年采山枣,我的心情多了一份沉重,登上山坡,拨开枣刺,专门精心挑选了一捧圆鼓鼓、红艳艳的山枣儿,小心翼翼地摆放在好友的墓碑前。阳光下,山枣泛着耀眼的红光……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