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洛阳的国际声誉不断提高。图为2007年7月,“世界摄影家看河南”的摄影家们聚焦洛阳民俗文化。 记者
高均海 摄
| |
60年沧海桑田,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河洛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回眸历史,放眼未来,一个个统计数据像一串串激荡的音符,共同谱写了一曲洛阳实现跨越梦想的宏伟乐章。
GDP首破千亿元大关
洛阳迈上发展新平台
2006年2月底,国家统计局对外公布了
“2005年全国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GDP)排名”。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GDP超千亿元的城市增至54个。GDP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的洛阳,以1112.4亿元列第47位。
进入全国“千亿元城市俱乐部”,是洛阳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的一个里程碑。
从2001年的465亿元到2005年的1112.4亿元,4年时间,洛阳完成了GDP翻番,实现了“惊人一跃”。
2005年,全国有54个城市成为“千亿元城市”。其中,44个城市位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10个城市位于中西部。首次跻身“千亿元城市俱乐部”的洛阳,在“中西部十城”中名列第7,排在其前面的,分别为重庆、成都、武汉、郑州、长沙、西安。
GDP超千亿元、财政收入超百亿元,洛阳拥有了一个“里程碑”。
2005年,河南省有3个城市GDP超千亿元——除了洛阳,郑州以1650亿元在全国排第25位,南阳以1050亿元排第51位。
城市综合实力提升
居民生活迈向小康
2004年3月,中国社科院发布《200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在当年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洛阳列第98位。然而,仅仅4年后,在《2008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洛阳的位次就上升到第72位,前进了26位。
2008年2月,市政府举行2007年全市经济新闻发布会,经初步核算,2007年洛阳人均GDP首次超过3000美元。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人民得到实惠最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
据统计,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由1978年的312元增加到2007年的13302元,增长了41.6倍,年均增长13.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96元增加到4038元,增长了41.1倍,年均增长13.8%。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状况不断改善,消费需求更加多元化,消费结构更趋合理。
在居民全部生活支出中,反映基本生存需要的食品、衣着和基本生活用品支出所占比重逐年下降,而体现发展与享受需要的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等支出的比重迅速上升。
与此同时,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家庭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加快。2007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2.5平方米,比1985年增长1.4倍;农民人均住房面积也由1985年的12.1平方米增加到2007年的35.2平方米,增长1.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