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中国(济南军区)第六批赴苏丹瓦乌地区维和工程兵大队、运输大队,在驻洛铁军师成立。近20天,300多名官兵完成了艰苦的强化训练,将于本月下旬开赴苏丹执行工程建设、物资运输等任务。
14日,我们走进铁军维和部队训练营,目击训练场景,采访了部分官兵。
强化训练:用吊车“钓鱼”
14日秋高气爽,在位于高新区某地的铁军维和部队训练场,百余名战士全副武装,正反复进行着穿越铁丝网、擒拿格斗、跨越障碍、武装越野、实弹射击等课目训练。在另一处训练场上,维和官兵正在进行着装备专业训练。我们看到:经过近20天的强化训练,铁军的工程兵们可以用吊车“钓鱼”(瓶子),用挖掘机“写”(推)字,用推土机推出整摞的砖……
据介绍,这是我国国防部维和办首次在同一单位成建制、大规模抽调人员参加维和。此次接受维和任务的工程兵大队、运输大队官兵共375名,是从报名的4000多名官兵中经过层层选拔、考核遴选出来的,绝大多数都有承担抗洪抢险、阅兵、涉外演习、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经历,军政素质过硬。
我们在训练营地看到一张工程队大队秋季作息时间表,上面有这样的文字:早上6时10分起床,每天两次操课,上午4个小时,下午3个半小时,每天两次体能训练,课目包括每天两次5公里武装越野,合格成绩均为23分钟。
铁军维和办公室指挥部主任齐成喜告诉记者,目前苏丹国内正值大选,局势复杂多变,同时也正逢旱季,气候和自然条件恶劣,传染病盛行,执行维和任务的难度增大,但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官兵们决心发扬铁军精神,不辱使命,为祖国争光。
历经维和:每天面临战争威胁
罗洪浩今年27岁,湖北孝感人,是铁军叶挺独立团排长,曾于2008年7月赴苏丹参加国际维和行动,今年1月回来。这次,他第二次成为中国赴苏丹维和部队的一员,主要任务是为工程部队提供应急军事保障。
2008年7月,罗洪浩以作战部队军官身份,开着步战车参加维和行动。他们执行任务的目的地是国内很多人听说过的达尔富尔地区。罗洪浩说,达尔富尔地区土地贫瘠,气候恶劣,最高温度能达到56℃,常年高温,干旱缺水。
“最大的灾难就是战乱。”罗洪浩说,他们在营区附近,经常可以听到枪声。达尔富尔有4个难民营,最大的一个有10万多人,全靠联合国救助。维和官兵也曾与当地武装分子发生过对峙,他亲眼看到一架兄弟部队的直升机在救当地武装分子时被打下来了,成员被火烧焦。
因为每天都面临着战争的威胁,罗洪浩他们每天在高温的烘烤中,出门都要全副武装,戴钢盔,穿防弹衣。
除战火威胁外,缺水是最大的问题。罗洪浩说,每天,他们早上6时开步战车,护送拉水车到距离驻地30公里的地方去拉水,加上排队,来回需要8个小时,回来装入蓄水车,拉3车水可以保障2天用,用完了再去拉……
官兵誓言: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张春田,工程兵大队三级士官、文书,28岁,江苏沭阳人。他妻子怀孕足月,这几天可能就要生产,妊娠综合征明显,现在在家乡医院住院,无人照顾。出发前,他回家了一趟就回来了。“妻子不想让我这个时候离开,但是对我还是很支持的。如果孩子在我出发时出生,我就给他起名叫‘维和’……”说到这里,小张幸福地笑了。
田富有,工程兵大队一级士官、驾驶员,21岁,山东费县人。他说,自己当兵前就看过有关维和部队的报道,非常向往当一名国际维和军人,“这次有幸入选维和部队,我要胜利完成任务”。
誓言铮铮,斗志昂扬。即将奔赴维和前线的铁军官兵向祖国和驻地人民宣誓:不负人民重托,坚决不辱使命!
■相关链接
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红海西岸,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苏丹南北方在民族、宗教、文化和政治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苏丹南北双方矛盾不断激化,并引发了两次内战。其中,1983年开始的第二次内战,已造成200多万人丧生,400万人流离失所。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由联合国指挥,协助控制并化解敌对各方之间的武装冲突。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一贯支持联合国在世界和平与安全等重大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参与维和行动。1992年4月,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寨执行任务。截至目前,中国已向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万多人次,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士兵最多的国家。
本报记者 郝敏/文 陈占举 曾宪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