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4时许,洛龙区安乐镇军屯村。
彩条布搭建的简易灵棚里,84岁老人唐麦东的遗像安宁慈祥。
68岁的唐林五手持一张淡粉色的党费收据,恭敬地放在唐麦东的遗像前,哽咽着说:“哥……你看到了吧,我把你最后的心愿完成了……”
收据上写着,今收到军屯村唐麦东党费1000元。收据上盖着“中国共产党洛阳市洛龙区安乐镇委员会”的大红印章,时间为2009年11月4日。
11月2日下午,唐麦东老人因脑溢血抢救无效去世。
家人在清理唐麦东的遗物时,发现他写给五弟唐林五的一份遗嘱,上面写着:“我死后,林五,我布袋有现金1000元,替我交党费……”
唐林五说,从字迹看,这份遗嘱应该是老人去世前一周写的。经家人仔细检查,唐麦东的上衣左口袋里装有1000元现金。
家人把这一情况告诉了安乐镇党委。镇党委派有关领导和分包军屯村的镇计生办干部,对老人亲属进行慰问,并收下唐林五代交的党费。
“这1000元,是从我们子女每月给他的百十块钱生活费里节省出来的。”唐麦东的大儿子唐安民说,他父亲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原洛阳县五区董疙瘩乡(现安乐镇曙光村)乡(村)长,后又担任孟津县新华书店经理、公社党委书记等。1962年唐麦东响应党的号召,自愿返乡,在军屯大队担任党支部书记直到1978年。1982年农村干部有工资时,唐麦东已经退职了,他这些年没有一分钱收入。
说起唐麦东,军屯村党支部副书记唐建华话未出,泪先流。
他说,在唐麦东担任党支部书记的15年间,军屯村在洛南地区第一批实现了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并用上电磨,通上广播。1974年,唐麦东提出以副养农,带领全村承包了市属林药厂的漂洗车间,每年为村里增加20万元收入。
“退职后,他主要负责老人协会和村调解工作。”唐建华说,唐麦东每月5日至10日向他交党费,每月2元,几十年来从没有一个月出现过拖欠。
去年,村里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唐麦东拄着拐杖,连续来捐了4次,第一次10元,第二次12元,第三次18元……他说:“我手里有多少就捐多少!”
唐麦东生活很俭朴,80多岁还自己做饭,从没在街上吃过饭。
一名村民说,唐麦东为军屯村经济发展耗费了无数心血,他为人公道正直,凡事宁愿自己吃亏,也不让别人受损失,在群众中很有威信。他当村党支部书记时,上级每年都给村里拨有招工指标,他都分配给了别人,自己的6个子女全都没有正式工作。
唐建华说,11月1日唐麦东去找他,对他说:“我再说一遍,你们一切都要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利益,你们要多干些实事!”
“没想到,那竟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啊……”唐建华含泪说。
灵棚前,群众越集越多。灵棚两侧柱子上贴着一副挽联:“村民好书记,党的好干部。”村民们说,这是对他,一位84岁老党员一生的最好概括。 本报记者 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