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高时的每公斤4000元,到如今的每公斤460元左右,短短两年间,作为硅光伏行业最重要的基础原料——多晶硅,经历了“过山车式”的暴涨暴跌。
2005年12月,我市硅产业基地正式启动。从开始时的“全国最大的硅材料产业化基地”,到如今的“全国最大的硅产业基地”,与这些相伴的是,硅光伏产业已成为我市六大支柱产业之一。
如今,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硅光伏产业爆炸式增长带来的产能过剩影响,迅速崛起的洛阳硅产业和整个行业一样,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硅产业面临新挑战
市发改委硅及光电产业发展科科长罗照平提供了一份研究预测,其核心观点是:今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不足,多晶硅及组件产能严重过剩。2009年全球太阳能市场规模只有129亿美元,比2008年的159亿美元减少19.1%。光伏组件和硅料(多晶硅)产能严重过剩,要延续2年至3年才能实现供需平衡。
像其他新生产业一样,我市硅产业尚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产业竞争力。如,多晶硅生产成本高、上下游企业间依存度低、产能不匹配、规模偏小等。
是危机同样也是机遇。
“在严峻挑战面前,也蕴含着产业调整升级、二次创业再腾飞的机遇。”罗照平说,作为朝阳产业,光伏产业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趋势,仍是未来10年内发展较快的产业。
随着技术的发展,光伏发电成本持续降低。今年8月,2009年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年会在洛阳召开,业内许多重量级企业发布了《洛阳宣言》,提出到2012年实现光伏发电上网电价1元/千瓦时的目标。光伏能源与石化能源发电成本差距进一步缩小,为光伏市场大规模启动创造了条件。
在政策层面,政府将继续大力推动光伏产业的发展,我国已经启动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工程和金太阳示范工程。
硅产业迎来新机遇
据介绍,目前我市共有洛阳尚德、阿特斯光伏、超日太阳能、忻源晶光伏科技4家光伏企业,昇扬硅业等10家光伏产业链上游企业,天空能源、洛阳金诺、龙门玻璃、黎明化工研究院等8家产业链配套和关联企业。
已形成的产能包括:年产工业硅3.2万吨、年产多晶硅3700吨、年产多晶铸锭2500吨、年产太阳能电池用方片5400万片、年产太阳能电池片170兆瓦、年产电池组件210兆瓦等。
此外,我市目前在建、前期、年底前计划开工、重点推进策划硅项目25个,总投资549.9亿元。
罗照平介绍,按照“提升既有优势,打造新优势”的思路,近期我市推出新举措发展光伏产业。主要有:成立光伏产业领导小组,对光伏企业在项目报批、用地、环评、融资、政策扶持等方面涉及的问题集中研究解决;9月底成立了太阳能光伏、光热产业首席服务官小组;推进太阳能光伏、光热产品交易市场和物流基地建设,初步选址在洛龙科技园;正在起草文件,鼓励投资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
罗照平认为,目前我市硅产业也有自身的优势:有较完整的产业链和配套关联企业多的集群优势;有多晶硅、单晶硅、电池片生产的技术优势,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技术基础;起步较早,抓住了多晶硅高利润和主导产业发展的机遇,积累了较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基础,引进了多家有实力的光伏企业。
“金融危机不是给硅产业带来寒冬,而是促使这个行业回归理性。这样,整个产业才能在健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对洛阳硅产业发展前景,罗照平很乐观。
本报记者 李松战 实习生 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