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文体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站在“十字路口”
建业队球员刘翔喜办婚事
金龙康复出院
洛阳防雷队名列第四
心术不正搞不好足球
我市举行鼓韵大赛
微笑
洛阳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9 年 11 月 9 日 星期    【打印】  
12年一轮回,中国贺岁电影——
站在“十字路口”
  还记得当年放映的影片《甲方乙方》的结尾吗?导演冯小刚借着画外音说:“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一转眼,2009年也要过去了。

  12年,一个轮回。如果《甲方乙方》放在2009年,也许就是一部普通的影片,但在1997年,它的出现,无论对于冯小刚还是对于中国电影市场来说,都具有非常的意义。

  《甲方乙方》

  扛起贺岁片大旗

  “贺岁片”的名称最初源于香港,是指电影发行商赶在元旦和春节期间上映的娱乐性较强的影片。内地的贺岁片是非科班出身的导演冯小刚率先拍出来的。1997年,冯小刚投资300万元拍摄的《甲方乙方》在票房上大获成功,最终达到3300万元。

  随后,冯小刚又先后推出了《不见不散》(1998年)、《没完没了》(1999年)、《一声叹息》(2000年)、《大腕》(2001年)、《手机》(2003年)、《天下无贼》(2004年)、《夜宴》(2006年)、《集结号》(2008年)、《非诚勿扰》(2009年)等贺岁片。在这12年间,更多的内地电影人也投入到贺岁片的热潮中,陈佩斯的《好汉三条半》、冯巩的《没事偷着乐》、赵本山的《男妇女主任》、张艺谋的《幸福时光》、陈可辛的《如果·爱》、陈凯歌的《无极》……纷纷打上贺岁标签“挤”进贺岁档,贺岁影片一片繁荣景象。

  2005年

  贺岁片开始“变味”

  在那几年,看冯小刚的贺岁电影几乎成为都市人元旦和春节期间的主要选择。但2005年年底,贺岁电影市场发生剧变——冯小刚宣布缺席当年贺岁档,专心打磨《贵族》(后定为《夜宴》)。冯小刚当时的决定意味着不与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陈凯歌的《无极》发生档期冲突;同时,香港导演陈可辛送来爱情歌舞片《如果·爱》、李连杰带来《霍元甲》,至此,贺岁档电影开始“变味”。

  变味意味着多味。2007年贺岁档,多部国产大片先后亮相,贺岁电影也已不再局限于原来的范围,各种类型、各种风格的影片纷纷角逐贺岁档期。《云水谣》、《墨攻》、《伤城》、《落叶归根》等继续走多味路线,尽管票房还算令人满意,但事实证明,那是让人颇不习惯的一个贺岁档——人们可以看到豪华的武打片、悲壮的灾难片、伤感的爱情片、恐怖的惊悚片,却看不到冯小刚的油嘴滑舌,喜剧片的团队出现前所未有的“弱势”。尽管有众多大片和大导演、名演员的加盟,贺岁档电影各有斩获,但无一完胜。可以说,由于冯小刚的缺席和非喜剧电影的冲击,贺岁片的吸引力下降。

  冯式喜剧

  风格转型带来了震撼

  2008年,冯小刚携《集结号》“杀”回贺岁档,通过这部影片人们看到,他原有的艺术风格渐行渐远,转型期的冯小刚的贺岁片中让人倍感亲切的社会底层小人物不见了。对此,冯小刚这样解释:“我始终认为不能把贺岁片定义在一个狭小的范围中,不能认为贺岁片即喜剧……”

  从1997年到2009年,12年过去了,贺岁档越来越丰富的类型电影把观众带入困惑中,冯小刚的转型更是让观众迷茫,也把中国的贺岁电影带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贺岁档重归喜剧还是越来越大制作、大投资、多类型、多视角?

  尽管冯小刚认为《集结号》是他第一次将自己的一个梦想搬上大银幕,但中国观众还是需要他用自己的冯式“可乐”来装饰广大中国影迷的视野。新的一个轮回能否再见冯式喜剧?人们希望在十字路口上,还能再遇见观众熟悉的冯小刚。

  贺岁影片

  20亿元票房不是空谈

  共有20余部影片亮相即将到来的贺岁档,《我的唐朝兄弟》、《花木兰》、《刺陵》、《风云2》、《三枪拍案惊奇》、《熊猫大侠》、《锦衣卫》、《孔子》……目前,各贺岁档影片已提前打响宣传战,其中《我的唐朝兄弟》11月20日率先公映,接着在11月27日上映《花木兰》。

  有关业内人士说:“这是一个不寂寞的贺岁档,也是一个硝烟很浓的贺岁档,片子多,空间大,观影习惯逐渐养成,期待中的20亿元票房不是空谈。”

  20亿元的贺岁档票房,五六年前曾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在2003年,全年的票房才9.8亿元。如今,不论是影片的数量、质量、类型,还是观影人群、观影习惯、影院数量,都实现了飞速的提升。资料统计,2009年的贺岁档票房已达到15亿元,2010年再增5亿元难度并不是很大。目前,全国各大院线的专业人士都对即将到来的贺岁档比较乐观。 (刘 杰)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