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洛风》演出现场。记者 杜武
摄 | |
漫天雪花,覆盖了往日的繁华。历史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季”后,一个多彩的时代,在一片洁白下萌动……
当这一幕如诗如画的景象出现在舞台上时,每一个观众的心仿佛都愉悦起来,追随着飞舞的雪花,十三朝古都洛阳获得一次重生。
在一次专家研讨会上,《河洛风》总编导、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主任张守和表示,在编排《河洛风》时,他一直在思考哪些元素最能代表洛阳,最能代表洛阳从古到今的精神风貌,思来想去,觉得没有比牡丹更能彰显洛阳的精神。张守和曾经向大家描述:牡丹的枝干犹如烈火烧过一般,铁骨铮铮;牡丹散发着倾国倾城的魅力,那是只有5000年历史的积淀才能滋养出的雍容华贵的气质。
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看,第四章《国色天香》,代表了洛阳从昔日辉煌到今朝精彩的完美过渡。
在洛阳人的字典里,牡丹是和洛阳5000年的文明史连在一起的。牡丹,花朵硕大,花瓣层累,花色艳丽,花香宜人,是富贵吉祥的象征。在《国色天香》一章中,创作人员用精美的舞蹈构思,形象地描摹了牡丹的生长和开放,勾勒出牡丹盛开、如幻如画的洛阳春色:河洛少女的折柳舞,清新自然,展现了洛阳春天的明媚;男子冰雪舞、男女双人舞反映了牡丹耐寒的特质,再现了花工对牡丹的呵护和牡丹芽期的萌动;女子群舞和女子独舞展现了百花竞放、牡丹不与群芳争春的花王风范。
千百年的追求,历经多少坎坷和磨难,洛阳牡丹终于在今天吐气扬眉、笑傲人间……当这一切都渐渐远去,刚劲的大鼓声似时代的春雷,隆隆滚过大地,古都洛阳现代化都市的崭新面貌,在纱幕上缓缓流动,一曲深情而激扬的《洛阳情未了》也随之响起,它仿佛唱出了洛阳人的热情好客,唱出了河洛大地在新时代里谱写出的华美诗篇。
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男女群舞,纷纷返场,群情鼎沸,轮番以精彩的片断谢幕。人海花潮,涌动当代洛阳的豪迈,涌动洛阳人民广交朋友、走向世界、走向美好未来的热情与憧憬。
采访中,许多观众都表示,看完《河洛风》,仿佛触摸到了河洛文化的精髓,感受到了洛阳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这是一曲五大都城遗址上谱写的新诗篇,她雄浑、深厚、和暖、绵远,激活了洛阳山水,展示了文化底蕴,将洛阳城精美的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 本报记者 李燕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