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手拿锄头,一手拿画笔。看似不可思议的事,却实实在在发生了,而且,如今加入“锄头与画笔”队伍的农民越来越多,写就了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的佳话。
这就是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的一群普通农民。有关部门作过统计,目前,平乐村的农民中,有一定创作水准的牡丹画师有100多人,其中省、市、县级美协会员20多名,年创作牡丹画10万余幅。2008年,平乐村牡丹画实现销售收入900余万元。平乐村被外界誉为“农民牡丹画创作第一村”、“中国牡丹画第一村”。
农民拿起画笔学习画牡丹,村子成为“中国牡丹画第一村”,这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是时势使然。这个时势,就是平乐农民生活富裕后,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对精神生活的必然追求。平乐牡丹书画院副院长郭泰森的话是最好印证:当初大家生活富裕后,不缺吃不缺喝不缺钱,就开始想掌握一门文化手艺,既可以充实精神生活,也能有发展前途。洛阳是牡丹城,平乐在城郊,具有文化传统,最后就选择了画牡丹。
农民放下锄头,拿起画笔,既丰富了农村业余文化生活,也助推了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有效开展,为建设新农村、树立新风尚,增添了浓重的文明色彩,营造了良好的先进文化氛围。
同时,农民的牡丹画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农村发展的写照,欣赏起来有亲切感。农民画所独具的特色与个性,让它拥有强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只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从业人员不懈努力,农民兄弟一定会画出更大更美的“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