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石 壕
守护心灵的“菜园”
租生活
洛阳网广告
洛阳长安 姊妹城
思路花语
沙漠之舟(国画)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9 年 11 月 23 日 星期    【打印】  
旅人凝望
石 壕
——古道三题之一
  □ 张文欣

  在古都洛阳和西安之间,有一条古代的“官道”,谓崤函古道。崤函是崤山和函谷关的简称。崤山西接秦岭,东连邙山,沿黄河绵延数百里;函谷关在今灵宝市北约15公里处,建在一个“车不并轨,马不并列”的狭谷隘口。崤函之间,地势险要,被称为“襟山带河”、“两京锁钥”。

  崤函古道是自然造化和人类力量的伟大合成,是一部蕴藏着数千年的足音呐喊车辚马萧的鸿篇巨制。我只是由于偶然的机缘,稍稍翻动了其中一页两页。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这是诗圣杜甫千古流传的名篇《石壕吏》中的诗句,谁不知道呢?可是你知道石壕村在哪里吗?

  石壕村就在这条古道上,在陕县东部约30公里的地方。

  崤函古道,从陕县的交口分为南北两路。南崤道经陕县宫前、洛宁旧县和宜阳东行,北崤道经陕县的硖石、石壕、观音堂和渑池、新安东行,终点都是东都洛阳。

  在石壕村西南大约1公里处的一面石灰岩山坡上,有一段清晰可辨的古代车轮碾轧出来的两条深深的壕辙。这就是崤函古道的一部分遗迹,石壕村也因此而得名。

  这段壕沟长100余米,壕辙的深度竟有20多厘米。车壕两边,可明显看到人工开凿的痕迹,附近还有用来蓄水的水池和系马的拴马石。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迅先生的这句名言,既是对路的一种诗意的表达,也是对路的一种科学的界定。可以想象,远古时代的先民们,在这险峻的山崖和蓊郁的林莽之间,经过无数次的探寻和踏勘,才走出了这条在狭谷和隘口间逶迤前行的小径,才扩大了他们认知的地域,才使得富庶的关中和广袤的中原有了沟通的纽带。

  古道上留下最早的典故是文王避风雨台,即石壕西硖石北的金银山,亦称北陵的地方。《水经注》对此的注释是:“言山径委深,峰阜交荫,故可以避风雨也。”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7年之后侥幸获释,就是从这条还弥漫着蛮荒之气的古道上日夜兼程赶回自己的封地西歧的。还有一个载入史册的大事件就是《左传》中秦晋的“崤之战”,秦师的出征和回师都是从这里经过,就在这里被晋军伏击而全军覆没。

  叠印着三千多年的历史风云,古道小径由窄而宽,由步行而车乘,其间曾经历了多少修筑的艰辛?没有人能说得清。晋、元、清三个朝代曾留下了修路的碑刻铭文,但我想历代整修的次数远不止于此。面对山坡上深深的壕沟,人们的心灵都会受到震撼。中华民族不畏艰险不折不挠勇敢跋涉开拓前行的精神,就这样深深地铭刻在褐色的岩石上。这是一段无字的丰碑。

  鼓角铮鸣,战车隆隆,古道上曾经奔走过多少旌旗变幻的军队?晨霜夜雪,危途苦旅,古道上曾演绎过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听说这段古道的遗迹已经作为丝绸之路的一部分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那么,在崤函古道上也一定走过高鼻深目的西域商人,回荡过驼队驼铃悠长的声响。伴随着烽火和风雨,多少行者的足迹都深深埋藏在这古道上,我们只能从有限的诗文中窥见几个寂寥的背影。杜甫就是这条古道上一位不朽的行者。

  公元759年,杜甫在战乱中从洛阳西行,他走的就是这条崤函古道。石壕往西十来里就是硖石驿了,可他那一天不知从何处动身,在霭霭的暮色中走到这里。诗人投宿石壕,恰又遇到乡吏抓丁拉夫,于是就产生了《石壕吏》这首流传千古的不朽诗篇。

  石壕村还曾叫过兴隆镇,后来因为附近多生产瓷器的原料乾泥(即高岭土),又叫乾壕。新中国成立,有人提议说人民生活变好了,甘甜了,就改乾为甘,成了甘壕村。这些年,对历史文化日益重视,村子附近的古道石壕也作为文化遗产而倍受关注。村里经过一番努力,又将村名正式恢复为石壕。

  村名叫石壕倒是名副其实。除了村子西南山坡上那段著名的石壕沟,可以佐证的似乎还有村子里到处可见的石头:石房、石窑、石墙、石桥,道旁还有大小石块堆成的石堆。石壕历史上是有名的穷村,真正有了大变化是最近这30年,有了粮,有了钱,住房也渐渐讲究起来。村里人因地制宜,建起了一种用砖和石块垒砌而成的新型石窑,上面是平顶,外面带走廊,装的是玻璃大窗,宽敞明亮,新颖大方,古老的村子也精神起来。

  如今走在石壕村中,忍不住四下张望,不知当年杜甫曾在哪一家投宿?却见不少人家门口都有“军属光荣”的牌子闪闪发亮。街头的老翁老妪,大都是鹤发童颜、怡然自乐的模样。石壕村的青年仍然从军,年年征兵,青年们都是争先恐后,谁家的孩子若参了军,就是一件让亲戚朋友都感到自豪的大喜事。

  《石壕吏》的时代虽然远去了,但是,《石壕吏》的诗句和历经风雨的石壕村,还有崤函古道上深深的石壕还都在忠实形象地记录着历史、诠释着沧桑。                    插图 玉明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