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思想能使万物变成有用的东西。”虽然至今“点石成金”仍是个传说,但“点酒成钻”却已变成现实——墨西哥科学家用龙舌兰酒制造出一种钻石结构薄片,发明者因此获得今年的“搞笑诺贝尔奖”。
“搞笑诺贝尔奖”创立于1991年的美国,由哈佛大学《不可能的研究记录》杂志主办,宗旨主要是“鼓励那些不能也不应被复制的研究”,“让人笑了,然后思考”。该奖每年颁出十个奖项,其中包括“经济学奖”、“化学奖”、“文学奖”等。今年,就有人因为发现空啤酒瓶比满装酒瓶打人更疼而获得“和平奖”。
“搞笑诺贝尔奖”并非只是为了哗众取宠。“笑了,然后思考”,就能体会到这荒诞不经背后的严肃与科学精神,这冷嘲热讽之中的批判与建设性态度。
今年,两位英国学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起了名字的奶牛能产更多牛奶;一年前,几位美国和新加坡医学专家做了一个课题,证明了心理作用对治病效果的影响,课题的名称叫“昂贵假药比便宜假药管用”;2006年,两位澳大利亚科学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在合影者超过50人时,不论反复照多少张,都会有人闭眼”……幽默中带着启发,在带给人快乐的同时,开启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搞笑诺贝尔奖”倡导把科学带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历史上,不乏一些大人物获得“搞笑诺贝尔奖”,如“氢弹之父”埃德华·泰勒等。当然,更多的获奖者是一些“默默无闻”的人。1993年,来自15个国家的972名科学家在一份医学周刊上联合署名发表的一篇论文获得当年的“搞笑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列举作者名字所用的篇幅比正文还要长100倍”……诙谐中带着反思,用讽刺的手法表达对现实的态度。
获奖成果中,有的并非搞笑,而是严肃的值得借鉴、学习的“榜样”。2004年“和平奖”的得主是发明“卡拉OK”的日本人井上大佑,因为研究证明“卡拉OK”能帮助人们互相谅解;2000年“和平奖”的得主是英国海军,他们首次在演习中尝试不装配实弹,而是水兵们高喊“砰砰”的声音模仿开火……
“搞笑诺贝尔奖”还一直都在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来自美国的昂格尔老人获得了今年的“医学奖”,因为60多年来,她每天都坚持敲打自己的指关节,来证明这样不会得关节炎。2005年的“物理学奖”得主梅史东和帕奈尔,他们从1927年开始进行“沥青水滴实验”,观测1滴沥青滴落的速度。沥青平均9年才会滴下1滴,帕奈尔只观察到两滴就去世了,梅史东至今也只观察到九次沥青的滴落……
“搞笑诺贝尔奖”虽然没有一分钱的奖金,但它用快乐与独特的方式诠释科学,它用诙谐幽默、看似荒诞不经的趣事让人产生严肃的思考,受到世人的关注和欢迎。
(据人民网 胡青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