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人脉”到底值多少钱?这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当监管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当法律被虚置的时候,官场“人脉”将是个无价之宝,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如果官员的权力被置于“玻璃缸”内,当监督的系统足够强大,官场的“人脉”就会一分不值。
11月25日《法制日报》报道,曾任江苏省南京市江浦县副县长、六合区副区长的刘有贵以借来的400万元起家,下海不到一年,就成为坐拥1514亩住宅用地的“地主”,几年过后,他成为身家过亿的大老板,近日被判非法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一个堪称前途无量的年轻官员,却选择了 “下海”,这在旁人看来绝对难以理解,但刘有贵却早就盘算好了。因为他看重的是官场“人脉”的潜在价值。事实也正是如此,仅仅几年就成为身家过亿的大老板,官场“人脉”的价值确实巨大。
在当官和当老板的选择上,刘有贵没有犹豫,凭的是对官场“人脉”价值的信任。而实际上,他正是靠着官场人脉资源,一路都玩着“空手套白狼”。正如一个知情人所说的,如果没有那些“还在台上的朋友”,刘有贵恐怕连一亩地也搞不到,光土地出让金就能让他憋死,但他居然搞成功了,因为他准确地看出了“人脉”的价值。
其实,所谓的官场“人脉”价值,钻的就是政策和法律的空隙,钻的就是监管的旁落。如果监管的系统能够随时发挥作用,那官场的“人脉” 是一分不值的,当然更不会造就一个“空手套白狼”的亿万富翁。如在刘有贵信誓旦旦保证两个月内交齐出让金后,老部下兼老朋友的国土局局长就安排手下制作了土地证。国土局局长的违规就是官场“人脉”资源发挥作用的最佳注脚。
虽然刘有贵只是个极端例子,但官场之中利用“人脉资源”为自己的亲属获利的却比比皆时,要不然,为何有“官二代”的春风得意?为何有人感慨在求职路上比拼的是“爸爸”?
官场“人脉”到底值多少钱?这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当监管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当法律被虚置的时候,官场“人脉”将是个无价之宝,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如果官员的权力被置于“玻璃缸”内,当监督的系统足够强大,官场的“人脉”就会一分不值。 (前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