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在涧西区武汉路附近的康滇市场内,3家经营豆制品的摊点生意兴隆——尽管这3个摊点出售的是无证、无照的豆腐。而在距此100米远的超市内,虽然柜台里摆放着建洛牌放心豆腐,光顾者仍然寥寥无几。
不合格豆腐占据市场“半壁江山”
11月10日,市政府召开城市区清理整顿非法制售豆制品行动工作会议,发动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在城区范围内对无证、无照等非法生产、销售豆制品行为开展为期两个月的集中清理整顿行动,以保障豆制品产品质量和消费者饮食安全。
20天过去了,专项整治的效果不容乐观。
截至昨日上午,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经过连续几天明查暗访发现,不合格豆制品不仅没有退出市场,反而在市场上占据了“半壁江山”:西工区的9个农贸市场,经营无证、无照豆制品的摊位达到49个;涧西区(含高新区)的12个农贸市场,63个摊位向市民出售来历不明的豆制品;在老城区的1个农贸市场里,有8个摊点在销售不合格豆腐……
针对这种情况,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分析认为,经过前一阶段的清理,位于我市城乡接合部的众多非法豆制品作坊纷纷潜入“地下”(向周边县市转移扩散),但由于市场开办方法律意识淡薄,摊位、柜台第一责任人对豆制品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查验形同虚设,导致放心豆腐难以全方位进入市场,而“黑心”豆腐则仍然大行其道。
豆制品市场准入有法可依
其实,自2006年9月1日起,国家质检总局就对28大类食品中的糕点、豆制品等实施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未取得许可证的豆制品及相关产品,一律不得进入市场。 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52条也明确规定:“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应当审查入场食品经营者的许可证。”同时,第87条还进一步强调:“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并拒不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
近日,瀍河回族区对辖区豆制品生产销售市场进行了一次检查,结果发现,全区餐饮单位所用豆制品均从菜市场、超市或放心豆腐店购进,其采购台账只存有购物小票或销售收据,未索取生产单位的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该区举一反三,要求辖区农贸市场和超市、酒店建立健全查验登记制度,让具有合法资质的豆制品生产单位或个人加工的豆制品进入流通环节,并索取和保存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一律不得采购无许可证、无营业执照的单位或个人生产的豆制品。
让放心豆腐走上市民餐桌
洛阳建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市目前唯一的放心豆制品生产基地。其现代化的豆制品生产线满负荷运行后,可满足全市城区居民每日的豆制品需求。该公司负责人说,全市豆制品清理整顿行动开始后,我们本以为可以开足马力大干一场,可是行动开展20天了,建洛牌放心豆腐在全市的市场份额仍然不足1/3。
放心豆腐入市难,归根结底还是利益驱动使然。据介绍,生产放心豆腐的食用级卤水每吨约为1200元,而制造“黑心”豆腐用的卤水每吨仅需400多元;放心豆腐不使用任何添加剂,1公斤黄豆可生产2.6公斤豆腐,而“黑心”豆腐大量使用膨化剂、消泡剂,1公斤黄豆可生产4公斤左右的豆腐。
不合格豆腐生产成本低,价格占优势,利用市场疏于监管的漏洞,最终“挤”走了放心豆腐。
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让不合格豆制品退市、下架是当前和下一阶段专项治理的重点。
令人欣慰的是,已经有一些豆制品生产企业认识到国家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的大趋势。截至目前,我市已有4家豆制品生产企业主动去市质监局申办许可证,为加入放心豆腐生产行列创造条件。
本报记者 赵志伟 通讯员 周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