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锐锋主任指导患者做康复治疗。 |
|
神经内科主任马聪敏带领医护人员在重症监护室查房。 |
|
神经内科专家在为病人做介入治疗。
| |
洛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为河南省特色专科、洛阳市重点专科,共分为6个部分,包括4个病区、1个重症监护中心、1个神经介入中心及康复训练中心,共有床位160余张,是目前豫西地区最大的神经内科专科病区。现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4名,硕士研究生8名,博士1名,共有医护人员近80名,配备有多导多参数中央监护系统、Drag智能型呼吸机、血气分析仪、输液泵、鼻饲泵、排痰机、亚低温保护仪、全自动除颤仪、脑电图机、双通道TCD、进口心电监护仪、颅脑降温仪、脑循环治疗仪、微量注射泵及电动起立床、减重步态训练器等一系列康复治疗设备,科室设备价值近300余万元。近年,在科主任马聪敏的带领下,全科上下团结拼搏,积极进取,率先在我市开展了脑出血硬通道微创钻颅血肿穿刺抽吸术、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等新业务,使科室业务发展走在全市同行的前列。
早期康复训练:让瘫痪者扬起生命的风帆
曹先生是洛阳人,今年54岁的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竟能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3个月前,他突然感到左手做事不灵活,走路不稳。被家人送到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后,医生诊断其为急性脑梗死,因梗死面积较大,症状一度加重,他的左侧手脚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事业心极强的他多么希望自己能尽快站起来。像他这样大脑半球大片梗死的患者,其神经运动功能还能恢复吗?为此,医生们查阅了国内外最新资料,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为病人制订了一整套正规康复训练方案,指导他早期康复。经过3周的训练,奇迹出现了,曹先生终于能自己行走了,现在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的他逢人便说:“是早期康复训练让我又扬起了生命的风帆。”
小钱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小伙子,在一次井下作业时胸腰椎不幸被砸伤,导致双下肢瘫痪,下身没有一点知觉。为此他绝望至极,对生活失去信心。当他被抬到市中心医院神经康复训练中心时,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接受了康复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他奇迹般地站了起来,他重获健康的信心更加坚定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已经能独立行走,生活完全自理,现在正为重返工作岗位做准备。
虽然临床抢救脑卒中的成功率在不断提高,但它带来的高致残率也是不争的事实:偏瘫患者不得不以“挎篮的手,画圈的腿”的异常动作艰难行走,有将近3/4的患者因中风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一位神经科医生曾深有感触地说:“医院里所有科室就数神经科最残酷,80%的病人被抬着进来,康复后因留有运动障碍,还要被抬着出去,许多人一时接受不了这种现实,感觉生不如死。”如何改变神经科传统的治疗模式,成为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专家致力研究的新课题。他们把药物治疗、功能训练、神经刺激、手术矫正等各种手段融合在一起,促进残存神经功能复活、重组或启动代偿机制,改变过去临床神经科医生只管治疗、不管康复的传统做法,尽早介入,积极担负起促进患者早期康复的重任。
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率先在豫西地区成立了脑卒中病房,并根据现代神经科发展的趋势,率先在我市建立神经康复训练中心。该中心是国内建立较早和规模较大的神经专科康复机构,也是洛阳市残联合作协作单位。“让躺着的坐起来,让坐起来的站起来,让站起来的走起来,让走起来的跑起来”是市中心医院神经康复训练中心的服务宗旨。为此,该院斥巨资打造了面积达600余平方米、拥有各种先进康复仪器的康复训练中心。目前该康复训练中心拥有价值近100万元的康复训练设备,还专门选派了多名医务人员赴中国(北京)康复研究中心进修深造。现在该康复训练中心拥有康复治疗师10余名,他们积极为患者开展针灸、理疗、语言和吞咽障碍训练,至今已使数千名患者受益。
为满足患者需求,医院又筹建了康复二病区,并于近期投入使用。现在该院形成了以临床神经科医生为主,康复治疗师为辅一同查房,共同为病人制订药物和早期运动训练治疗方案的模式,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种新模式让越来越多脑卒中患者重返工作岗位,回归家庭,健康自信地开始新的人生。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生命的守护神
某日深夜,王女士在家中突然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家人急呼120将其送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监护室。此时,病人高热、深昏迷、瞳孔扩大对光无反射、呼吸费力、心率快,可谓命悬一线。医生根据王女士的病情及时进行腰椎穿刺术及影像学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其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此症死亡率极高。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迅速展开救治工作,进行全面抢救,在介入溶栓的同时静脉应用抗凝、改善供血等一系列治疗。经过近一周的紧急抢救和周密护理,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但仍不清醒。保住性命却成了植物人,对患者和其家人来说是非常残酷的。怎样才能避免出现这样的结果,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专家们将如何面对这一挑战?
24小时床旁脑电监测让他们看到了奇迹:病人出现睡眠纺锤波了。医护人员兴奋起来,这说明患者昏迷程度不深,有希望苏醒。医护人员加强促醒药物的应用,一天、两天,到了第三天,病人终于睁开双眼与医务人员进行简单的交流了,慢慢地四肢也能活动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病人最终完全康复了,科室名医再次从死神手中抢回了一条鲜活的生命。
15岁的倩倩是位花季少女,感冒后出现进行性四肢无力。入院后她住进了重症监护病房,很快出现饮水发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呼吸衰竭症状。面对年轻即逝的生命,医护人员又要展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将倩倩的气管切开,借助呼吸机机械通气,同时鼻饲泵泵入肠内高营养液,输液泵将营养神经、抗感染药物源源不断地输入病人体内;倩倩害怕、焦虑、恐慌、不能发音说话,他们就对口形用心领悟与其交流,进行心理疏导。经过1个多月的精心护理与治疗,倩倩终于脱离呼吸机自主呼吸并逐渐康复。现在她已重返校园。
重症监护病房是救治急危重病人的场所,早已被人们称为“生死驿站”。在那里,急危重病人的安危决定着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幸福或伤痛。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全体医护人员用爱心、责任心和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一个个病人重燃生命之火,谱写出一曲曲强劲有力的生命乐章。
洛阳市中心医院博众家之长为己所用,汇集精良仪器设备,率先在豫西地区组建了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该病房集全面医疗、护理和监护系统于一体,具有完善的监护抢救设备;国内一流的纳米催化空气消毒设备,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可为病人提供净化、恒温病房以及消毒灭菌的治疗环境;多导多参数中央监护系统不但能进行常规生命体征的监测,还可进行床旁视频动态脑电图监测及脑功能分析;先进的Drag智能型呼吸机,能进行全套呼吸参数的监测;同时病房配有血气分析仪、输液泵、鼻饲泵、排痰机、亚低温保护仪、全自动除颤仪等一系列抢救设备;科室医务人员均接受过重症监护专业培训,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良好的多学科医学基础知识,能熟练进行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术及应用各种精密仪器。高素质的专业化医疗队伍及完善的抢救设备为重症病人提供了全面有力的生命支持。
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病治疗及预防的新手段
70岁的李先生平时在家干干家务、带带孙子,喜欢外出活动,但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突然下不了床。半年前的一天,李老先生突然头晕、恶心、视物旋转,坐都坐不起来,更不用说下床了。到附近医院住院,医护人员先后应用降纤、扩管、扩容、抗血小板、抗凝等治疗,两周后仍不能下地。看着孙子没人带,孩子们守在自己身边不能安心工作,李老先生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后来,家人经多方打听来到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医生很快为李老先生安排了全脑血管造影。结果显示其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主干狭窄。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医生在其优势椎动脉开口处及基底动脉主干处放置两枚支架。术后经调整血压等治疗,患者3天后即痊愈出院。出院时,这位70岁的老人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不停地说:“是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让我重新获得健康的生活!”
53岁的申女士一年半前因意识不清、头痛、呕吐住进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经头颅CT检查证实,其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进一步行全脑血管造影,明确出血病因为左侧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神经内科专家立即为她进行了介入治疗,3周后病人恢复健康,未留下任何后遗症。她出院后见人就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介入治疗真是太神奇了,不用开颅就把脑袋里的瘤子去除了!”
市中心医院开展的神经介入治疗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引导下,对颅脑疾患进行直接治疗的方法。治疗时,一般采用股动脉穿刺,在X线电视监视下,将内径为2毫米的导引管经主动脉插到供应颅脑的血管——颈动脉或椎动脉内;然后,通过导引管将内径为1毫米或更细的非常柔软的微导管选择性地插到颅内有关的动脉内,直达病变部位;最后,再根据病变的性质,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栓塞、注药、扩张等,达到治疗目的。神经介入治疗使不少疾病避免了复杂而危险的手术,为一些手术难以达到部位的疾病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一般来说,神经介入治疗损伤轻,痛苦小,危险性低,适应症广泛,对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不仅能查明导致出血的病因,如动脉瘤、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等,还能够提供病变的确切部位、病变的范围及严重程度,为手术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另外,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也有很高的诊断价值。DSA可清楚地显示动脉管腔狭窄、闭塞、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等,为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重要依据。神经介入治疗目前已成为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一项成熟的高科技治疗、检测手段,有近百位患者在这里成功接受介入手术治疗。
(路书斋 郑锐锋/文 卢俊喆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