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关键时刻即将到来。1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抵达哥本哈根。未来两天,将有11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陆续到达。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各国气候变化谈判的底线,还蕴涵着今后较长时期内各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路径,意味着为全球气候变化付出努力的分量。这场谈判既有各方利益的碰撞和博弈,又承载着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迫切愿望和不懈追求。
发达国家
缺乏政治意愿
如今,美国新能源行业面临窘境,奥巴马的“绿色新政”充满挑战。奥巴马将面临一个选择,即是否将本国经济引入一个不占优势的国际竞赛场。
以太阳能行业为例,美国太阳能的发展不仅落后于德国、西班牙,甚至落后于中国、印度。新能源企业还需要与传统能源企业进行激烈的博弈,美国政府如果不在新能源发展上迈出积极步伐,很难提出“有雄心”的减排目标。
相比之下,欧盟承诺减排的额度远高于美国。为了让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欧盟在本轮谈判中承诺未来三年拿出72亿欧元援助发展中国家用于减排。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盟一直在环保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掌握了全球大部分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核心技术,并拥有一批跨国新能源企业。欧盟之所以极力要求一些“先进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承担强制性减排义务,就是希望欧盟能够有“用武之地”。
而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随着减排额度的提高,减排成本不断上升,因此不愿承担更多减排义务,同时又鼓吹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减排义务。
发展中国家
努力推动
中国在本次哥本哈根谈判中积极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发言权,特别是照顾最不发达国家、非洲国家、小岛国等地区的利益,展现了大国形象,也赢得了发展中国家的尊重。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说,中国总理温家宝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是继胡锦涛主席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后,中国领导人再次与各国领导人共商应对气候变化大计的一次重要活动。温总理将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全面阐述中国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政策、主张和行动,推动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同时,发展中大国并不接受发达国家提出的过高的、强制性的减排义务。
“碳排放”
“牵一发动全身”
当前世界各国已经达成共识,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渠道。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全球正在酝酿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以低碳、绿色为特点的经济新模式正在逐渐形成。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碳排放”问题“牵一发动全身”,将影响不同产业和行业的竞争格局。
比如在航空和航海业,西方国家提议,各个航空公司的排放标准不应考虑国家因素,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不作区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则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而风电等新能源行业最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更加雄心勃勃的全球减排指标,这样风电行业将可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获得更多的政府支持。国际风能理事会在哥本哈根大会上表示,发达国家当前减排承诺的相当大一部分单靠风能发电就能够实现。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所有国家共同的责任。妥协与博弈同样重要。在激烈交锋的同时,各国的共识也在不断增多,这是达成协议的基础。
(据新华社12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