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6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实干谋发展 大爱铸品牌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09 年 12 月 30 日 星期    【打印】  
实干谋发展 大爱铸品牌
——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发展纪实
  2009年12月28日,一个看似普通的日子,却在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发展历程中写下重重一笔——这一天,一幢功能完善的新病房大楼正式建成启用,它标志着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中心的发展跃上了新平台。

  站在崭新的大楼前,看着整个医院的新面貌,回顾即将过去的2009年,市精神卫生中心的领导和职工有太多的喜悦和激动——

  这一年,是中心的发展之年。面对单位底子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困难局面,广大干部职工不等不靠,加压奋进,自筹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使中心旧貌换新颜,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

  这一年,是中心的精彩之年。在中心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重点工作亮点纷呈: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门诊和住院患者较2008年增加近一倍;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并获国家精神卫生建设项目支持;成立了精神卫生研究所、心理健康科普教育所,使中心服务功能更加全面。

  这就是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的2009年——用激情燃烧岁月,用拼搏实现跨越!  

    发展篇

  抓机遇 抢时间 干实事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国家如此,一个单位更是如此。

  2008年12月23日,由主任徐健康,党委书记凌延昭,副主任赵路斌、吴晓龙、赵庆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高亚丽组成的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新的领导班子正式上任。“抓机遇、抢时间、干实事”,这既是新班子的工作理念,也是中心一年来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

  论条件,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困难不少:家底薄,资金不宽裕,尤其是硬件设施欠账较多,严重制约中心发展。

  困难不少,但机遇也很多:全社会对精神卫生工作更加重视,国家对精神卫生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洛阳市整体卫生事业在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市精神卫生中心有一支干事创业的优秀团队。

  知难勇进不言弃。中心主任徐健康常说的一句话也代表了领导班子的坚定决心:“有条件干成事不叫本事,没条件创造条件干成事才叫真本事”。

  在认真分析了中心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后,中心领导班子思路更加明晰,决心更加坚定,措施更加有力——

  抢抓机遇争取项目。据党委书记凌延昭介绍,新班子上任第三天就全力投入到国家精神卫生专项投资的项目争取上。短短一周时间,在市卫生局支持和指导下,从选址、制图、编写项目标书到制作影像说明资料,班子成员及部分中层干部夜以继日开展工作,连元旦、春节期间都没有休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相关申报资料的准备工作,高效率高水平的工作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项目也顺利通过上级审批。

  又好又快建设项目。中心仅用5个月时间,完成了新病房楼的建设工程,新病房楼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设计起点高,建设标准高,功能齐全,结束了医院没有高档次病房的历史,净增加床位300余张,大大改善了患者就医环境。中心又用了4个月的时间,完成了2500平方米门诊楼的改造装修工程, 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患者。

  一分辛劳一分收获,一分汗水一分喜悦。项目的快速推进,凝聚着几多人的无私奉献。中心副主任赵庆文清楚地记得,从领导到普通职工,凡是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同志牺牲了一个个节假日,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为项目谋划、资金筹集、工程建设付出了艰辛努力,保障了一个个项目在最短时间内建成并投用。

  发展体现在一件件实事上:增容供电系统至800千伏安;重建供热系统,供热能力达到20000平方米;拆除影响观瞻的旧建筑,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在病区安装了液晶电视和空调,精心装修了食堂和病房。如今,这里的患者每天能洗上热水澡,用上干净的床单和被褥,吃上卫生可口的饭菜。

  新面貌带来新气象,新气象带来新活力。如今,市精神卫生中心硬件设施更加完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中心上下干事创业氛围浓厚,这所已有几十年历史的精神病治疗专科医院充满生机和活力。中心医疗用房面积由原来的5400平方米增加到11600平方米,中心固定资产增加1117万元;门诊就医人数13800人次,同比增长75%;住院人数2060人次,同比增长106%;患者均次住院费用下降8%,治愈率提高2%。一件又一件的实事,给患者带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中心主任徐健康说,实现跨越发展,必须是别人前进一小步,自己迈出一大步。只有以好于别人的质量,快于别人的速度,优于别人的结构,多于别人的活力,才能实现赶超的目标。

  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跨越发展的步伐稳健而有力。

   技术篇

  人才济济 名医荟萃

  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人才是立院之本、强院之根。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始终把坚持科技兴院、人才强院作为根本,着力培养更多名医名科,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

  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现有职工398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40人, 中级技术职称的81人。作为中心的技术骨干,不少专家的名字在全省乃至全国精神卫生界都赫赫有名。

  赵路斌:主任医师,业务副院长,洛阳市优秀专家,洛阳市医德标兵。从医26年来,潜心研究精神疾病的病理机制,对心理疾病的早期干预技术有很深的研究,多年来全心投入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科普教育,撰写论文和科普文章50多万字,走进社区、学校举办讲座120多场。

  李延斌:副主任医师,洛阳市“十佳医生”。从医40余年,刻苦钻研业务,服务患者热情。除擅长诊治一般性精神疾病外,特别是对癫痫病人有独特的治疗方法,通过采取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使大多数患者很快解除病痛,控制发作。

  梁珍:副主任医师,十病区主任,长期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对重症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儿童精神病、脑器质性精神病、疑难杂症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临床上对新药、新技术能充分应用,尤其对女性精神病治疗有独到之处。

  刘法海:副主任医师,医务科长兼九病区主任。在临床工作中,他科学制订医疗方案,充分发挥医师的主导作用、家庭社会的支持作用,针对性地采用心理疗法、行为疗法及其他综合方法,降低精神病发病率及复发率,收到了明显效果。

  胡冬梅:副主任医师,鉴定科主任,从事精神科专业30余年,对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心境障碍(抑郁症、躁狂症)、各类神经症、失眠症、脑器质性精神病、癫痫等各类精神障碍均有丰富的临床诊断、治疗经验,尤其对精神科的疑难杂症有独特的治疗手段。

  崔中芹:副主任医师,六病区主任,长期从事精神科医疗工作,熟悉掌握本专业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治,急危重病人的抢救。近年潜心研究内心分泌学,对女性患者青春期、围产期、更年期出现精神障碍门诊中药治疗,取得很好的疗效。

  田少利:副主任医师,二病区主任。专业知识全面,对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尤其对神经症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研究,在神经症的治疗中开展了森回疗法,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王卫星:副主任医师,门诊部主任,多年来,一方面运用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充实自己,另一方面,利用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提高自己。对待病人总是满怀热情和爱心,在日常工作中总是想病人所想,视病人如亲人,获得“洛阳市十佳医生”、“2004年获德技双星”称号。

  汤耀明:主治医师,八病区主任,临床经验丰富、操作技能熟练,对于临床症状变化快、躯体情况差的急重症患者能够有效处理,对慢性、长期患病、反复发作、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更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见解。

  徐民从:主治医师,一病区主任,在精神疾病治疗方面认真钻研,积极探索,做到治疗简捷,用药科学,有效避免副作用。对患者的心理冲突及内在矛盾分析透彻,能针对患者自身特点有效利用心理治疗方法,减轻患者压力,改善患者的认知和情感。

  以优秀的人才做保障,市精神卫生中心业务技术水平受到各界充分肯定,许多科室也在社会上有很高知名度。据中心副主任赵路斌介绍,2003年,中心经河南省司法厅批准并注册成立了洛阳科鉴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所,这是全省成立最早,豫西地区唯一被省政府指定、在司法厅注册的精神医学鉴定和司法鉴定机构。目前注册或备案鉴定人员21名,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6人,鉴定所依托中心完善的检验检测设施和有丰富法学和临床经验的鉴定队伍,鉴定程序科学严谨,服务优质快捷,鉴定周期短,采信度高,是我省深受公检法司信任的鉴定机构之一。

  名医荟萃,名科耀眼,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名字越来越响亮!

 

    爱心篇

  全方位 全天候 全优质服务

  在市精神卫生中心采访,记者听到医护人员最常说的就是“爱心”两个字。

  中心副主任高亚丽说,精神疾病患者是一个弱势群体,也是一个特殊群体,对他们的治疗不仅需要精湛的医术,更需要浓浓的爱心。“精神卫生中心的医护人员把爱心倾注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用爱心驱走患者心中阴霾。”

  全方位服务无缺失。早期干预、心理咨询、重症治疗、社区康复——针对每个病人的实际状况,医护人员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不断完善因人而异的康复计划,使患者在舒畅的环境里放松身心,达到治疗目的。在每一个工作环节和流程,精神卫生中心的医护人员都会尽心尽力为患者服务。在喜怒无常的患者面前,他们总是那么和蔼亲切,那么仔细认真。从大病房的设置到科学制订治疗方案,从推心置腹的谈心到细致入微的照料,患者感受到的是家一般的温暖,是亲人般的关爱。

  全天候服务无间断。为了让患者及时接受有效治疗,中心全院医护人员不分分内分外,只要是病人需要,都会全力以赴搞好服务。为方便患者就医,中心还专门开辟了“就医绿色通道”, 无论白天黑夜,无论距离远近和天气好坏,一个电话,医护人员便会上门接病人住院。

  全优质服务无遗憾。精神残疾患者,自己痛苦、亲人揪心、邻居无奈,精神病患者肇事惹祸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大众对精神疾病认识上的偏见,使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康复和生活,得不到应有的社会关注和支持,歧视精神病患者的社会现象十分严重。但在这里,精神病患者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医生和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发病程度、喜好、身体状况等因素,因人而异地设计和调整不同的康复计划。除了药物治疗,更多的工作是对病人进行生活上的护理、心理治疗和社会功能康复。

  一位精神病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由于长期卧床,身上长了大面积褥疮,连其家属也不愿意护理。送到病房后,医护人员精心照顾,每天给他翻身、按摩、擦洗、喂饭、料理大小便等,使患者身体很快得到恢复,家属感激不尽。

  今年6月的一天,一名精神极度躁狂病人,在诊治过程中乘医务人员不防备,突然冲着梁珍主任的手咬了下去,顿时鲜血直流,但梁主任没有顾及那么多,而是忍着疼痛,继续给病人进行诊治。

  爱,还体现在更多方面。据中心副主任吴晓龙讲,中心对特困病人的医疗费实行减免,仅今年就有120名特困病人享受减免,共免除住院费、伙食费、治疗费等费用140万元;今年年初,中心还组织开展了“爱心奉献”活动,为住院贫困病人捐赠衣服325件;10月份,中心开展了为宜阳贫困女孩贾晶晶一家捐助活动,在职职工、离退休人员和住院患者家属共自发为贾晶晶一家捐款5790元,并将其母亲接到医院免费治疗。

  重塑精神世界,营造温馨家园。市精神卫生中心用大爱铸造服务品牌,用大爱树起患者心中的丰碑。

  回顾难忘的2009,一个个令人鼓舞的成就,一个个异彩纷呈的亮点,谱写出市精神卫生中心加快发展的崭新篇章。蓝图绘就,重任在肩。在“一年打基础,两年巩固提高,三年上新台阶、五年创一流”发展目标的指引下,豪情满怀的市精神卫生中心全体干部职工正大步前行,去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胡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