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相亲会变成男人派对,谁的尴尬?
2009年12月26日,在北京望京公园里举办民工相亲会,但通过各种方式联系主办方的民工不过八九个人,其中只有两名女性。
这就是现实,一个令人心酸的现实。当一个社会的良知都集中到经济这个中心上来的时候,娼妓是不会受到耻笑的,而贫穷却会受到嘲弄,而民工恰恰就是贫穷的象征。他们的相亲也就只能被冷落。民工尽管有宽厚的臂膀、粗壮的双手,却擎不起哪怕最小一片遮风避雨的天。擎得动天的是资本,是经济。
婚姻观念受经济的制约。工人阶级已经从最先进的阶级地位上下岗了,现实就是现实,虽然令人伤感。但愿这样的现实,不要持续时间太长。
(据人民网)
引咎辞职官员复出当进退有据
因“三鹿”事件引咎辞职的原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已出任新职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专职副组长。
这些年,进退失据的复出表演岿然如山。如此一来,消弭政府公信不说,也让复出官员有苦说不出。政坛不是歌坛,进退之间不仅事关公共权力与公共利益,且关乎公平正义,从这个层面看,与其怪公众总是盯着问题官员不放,不如说是进退失据的复出机制一直没有回应好公众心中的核心问题。
复出的官员未必仍有问题,但在公权领域,所有的虚与未明都会被公众合理地假定——这个心结,只有透明的进出机制可以解开。
(据《钱江晚报》)
豪华校门前的教育之思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中学花费100多万元建设豪华校门,100多万元,在西部,它可以用来建一所设施完善的新学校。
富裕地区,教育投入可以锦上添花;贫困地区,教育投入期待雪中送炭。这样的教育发展的地区不均衡现状,它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仅是“漂亮校门”和“破败校舍”之间的表面不和谐,以及地区间发展的不协调,还有社会人群的分化——那些可能因贫穷而失去或缺少教育的人群,会因此而陷入贫穷或更加贫穷的恶性循环。
如何让富裕地区的“锦上添花”变成贫困地区的“雪中送炭”?这需要东部地区城市的大局意识,也需要政府宏观层面的教育补偿机制协调。
( 据《人民日报》)
蜗居在大城市的精神幻觉
电视剧《蜗居》里,雄心万丈的姐姐海萍劝说妹妹海藻无论如何留在上海。
当年,晋人张翰本在首都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就想到家乡的莼羹、鲈鱼脍,竟然弃官回乡隐居江南。可能有人会嘲笑他鼠目寸光、胸无大志,其实他倒是无意中触摸到了生活的真谛。生活是什么?无非是吃、穿、住、用、行,以及在此基础上或多或少的精神生活,而这些东西在大都市能满足,在小城镇也能满足。与其在大都市里画饼充饥,“精神会餐”,为什么不能回到中小城市或家乡去生活、发展?那里有慢节奏的生活,稳定的工作,同学亲友的亲情,家乡可口的饭菜,熟悉的乡音,都市里难得一见的蓝天白云,最重要的是有买得起的宽大舒适房子。
(据《中国青年报》)
评出来的“幸福”,中国人你感觉到了吗?
“2009年度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日前在西安揭晓,杭州、成都、宁波、西安、昆明、长沙、南京、银川、南昌和长春等十大城市入选。
全中国评出了这几个有“幸福感”的城市,意义有多大呢?从现实生活来看,到底是谁有幸福感呢?恐怕不是那些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买不起房、因为工作愁得满街打转的毕业生和为了生存被城管追得到处流窜的小摊贩。广州的调查是最有说服力的:“官员生活满意度最高。”
实际上,中国人的“幸福感”要求很低,得到了一点点温暖都会记住你一辈子的好。
(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