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4版:孟津新闻·声音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昔日“三废”人皆恨 今日“三料”抢着要
“一人富”心急
“众人富”心喜
不同凡响
唱乡土调儿
说身边事儿
“五个带头”工作法
“强筋健体”
有一种推卸责任
叫不排除天气原因
首例出卖信息获罪案的缺憾
拍卖公告
语丝画解
思想火花
低碳经济不欢迎纸质贺卡
80岁老妪
学绘牡丹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0 年 1 月 6 日 星期    【打印】  
昔日“三废”人皆恨 今日“三料”抢着要
循环农业成为孟津生态农业新亮点
  本报讯 (特约记者 郑战波)日前,笔者到孟津县送庄镇梁凹村采访 ,村民老张热情地说:“俺家建了新式沼气池,如今喂猪不垫圈,做饭不用煤,点灯不用电,种地不用化肥,一年下来能省不少钱。”

  以“畜、沼、果”,“畜、沼、菜”为主的孟津县送庄镇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在农业内部形成了养殖→沼气→沼肥→种植→养殖的循环经济链条,成为孟津县循环农业的一大亮点。以农村沼气为纽带,将生态建设、能源获得和农业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发展循环产业,取得了保护生态、增加效益、提升文明三大成果,2009年全县共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5627座。

  该县种植林果、蔬菜等经济作物面积近20万亩。为解决农村“饲料、燃料、肥料”之间的矛盾和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孟津县着重推广了以“畜、沼、果”,“畜、沼、菜”为主的生态循环模式,把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联系起来,大力实施有机品牌农业战略,以生态养殖业助推有机种植业,共建成标准化养殖场160多个、生态养殖小区80多个,全县60%以上的畜禽粪便通过沼气池实现了无害化处理。

  沼气进入农业循环链条,提高了农业综合利用率,实现了农业生产资源低消耗、经济高产出、污染低排放的良性循环。全县沼肥使用面积近10万亩,减少化肥用量近1800吨,大大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促进了有机品牌农业的发展。送庄镇梁凹村发展“猪、沼、栅、菜”四位一体日光温棚70座,生产的无公害蔬菜成为超市里的抢手货。目前,全县获得“三品”认定的农产品达10多个,其中,爱宕梨、鲜桃、大棚蔬菜、孟津梨、莲藕等被省政府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

  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在该县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显著的推动作用。该县把农村沼气建设与改厨、改厕、改圈相配套,去年共完成“一池三改”1150户,有效解决了农村土堆、柴堆、粪堆“三大堆”问题,消除了农村的“脏、乱 、差”,把农村“三废”(秸秆、粪便、垃圾)变成了“三料”(燃料、饲料、肥料),达到了“三净”(家居净、庭院净、饮水净),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随着农村沼气用户的增加,沼气发酵原料不足已成为发展沼气的制约因素,为此,该县开展了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的秸秆产沼气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目前已在送庄、小浪底、横水镇等镇的17个村大面积推广,秸秆沼气用户达1000多户。据了解,每户发展一个15立方米秸秆沼气池,可消耗秸秆750公斤,产生的沼气可连续使用6至8个月。李家岭村村民李建国率先在村里建起秸秆产气池,使用后比用煤年可节约费用600多元。

  就如何解决大中型养殖场牲畜粪便带来的污染,该县进行了大胆探索,采用建造大、中、小型沼气池的办法,对养殖业产生的畜禽粪便进行再利用,目前已在养殖小区和养殖场户建造大、中、小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46项,使2130多户非养殖户群众用上了干净的沼气。麻屯镇麻屯村利用国债项目和村边一批养殖场户,建成三座300立方米和4座100立方米的中小型沼气池,满足了200多户群众的生活用气。

  县能源站负责人介绍,围绕沼气服务,县里建立了3家沼气物流服务公司,在10个乡镇建立了沼气服务站,在90个村建立了村级沼气服务网点(含60个全托服务站),均配备沼气服务车。县级公司主要为全县广大沼气用户提供规划、设计、建造和物资配件供应;乡级站主要提供技术指导,进行沼气建设、验收上报、安全监督等;村级服务网点,主要为广大沼气用户提供技术咨询、配件供应、燃具维修,沼气池进出料等全托服务。

  据了解,近年来,该县共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4.6万座,“一池三改”5428户,建成大、中、小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46项,改善了生态环境,推进了新农村建设,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思想观念、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