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1版:首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广告
力争全年建成九十个以上重大项目
郑西高铁洛阳龙门站
让古都搭上时代列车
洛阳机车公司工程机械项目
为高速铁路奠好“基”
戎装本色 商海风流
羞哪
肥吗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主任会议
19万盆蝴蝶兰春节上市
冷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 年 1 月 7 日 星期    【打印】  
羞哪
我省首次公布因肇事逃逸而被终生禁驾者名单,79人中有一洛阳人
  5日下午,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对外公布了首批79名被终生禁驾者名单,包括终生禁驾者的姓名、性别、属地、驾龄和身份证号,这是我省首次在全省范围内对外公示被终生禁驾人员信息。被公布的79人均曾肇事逃逸,洛阳有1人名列其中。

  不光彩的“洛阳唯一”

  这名不光彩的“洛阳唯一”叫任延安,男,驾龄7年。

  昨日,市交警支队事故处理大队侦逃中队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任延安交通肇事逃逸案的基本情况:2009年2月8日零时40分,正是一个雨夜,任延安驾驶一辆牌照为豫C86208的白色哈飞赛马,沿龙门大道由北向南行驶至安乐第一汽车运输公司大门口处,市民任某醉酒驾驶电动车刚好由西向东横过道路,由于任延安当时没有降低车速行驶,哈飞赛马前保险杠右侧与电动车左侧脚踏板铁架处相撞,造成任某受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发生后,任延安没有停车查看就驾车逃离现场,次日被公安机关查获。因违犯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任延安对本次交通事故负主要责任,且其在事故发生后逃逸,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经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调解,任延安亲属赔偿受害人任某亲属各项经济损失272200元。2009年5月5日,法院判决任延安犯交通肇事罪,判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交警部门依法对其作出终生禁驾的处罚。

  终生不能再摸方向盘

  何谓“终生禁驾”?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终生禁驾’意味着任延安将因为自己的一次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终生不能再摸方向盘了。这样的司机如果还让他继续开车,会成为社会的潜在威胁。”市交警支队事故处理大队侦逃中队负责人介绍,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条规定,“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有人担心:“终生禁驾者”还有没有可能在外地考驾照?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国交管系统的计算机都已经联网,被终生禁驾者不可能凭借自己的身份信息在外省办到合法的驾驶证。 

  公布名单是否侵犯个人隐私

  据悉,我省第二批被终生禁驾人员名单不久也将公示,“第二批人数可能比这一批还要多”。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有关负责人表示,对外公布禁驾者名单以后将形成制度,定期公布。

  有人为此举叫好,但也有人质疑:警方公示被终生禁驾者的名单和身份证号等信息,是否侵犯他们的个人隐私?

  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有关负责人称,本次公示的79名终生禁驾者均为致人死亡等重大交通事故的肇事者,且在事发后迅速逃离现场,公示他们的名单是为了震慑肇事逃逸者,也为了便于社会各界监督,使他们今后没法再开车。这一做法并非河南首创,近年来,北京、南京等地警方一直在公布肇事逃逸者名单,这说明公示名单是有先例的。另外,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警方有权公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理结果。

  “这种针对特定少数人的曝光,保障的是绝大多数人的交通安全。”河南君友律师事务所的赵保国律师表示,隐私是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密,而肇事逃逸者的行为已严重影响了公共利益,当然不属于纯粹的私人行为;当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发生矛盾时,公共利益应优先于个人利益。所以,向社会公示终生禁驾者的名单,并不涉及个人隐私问题,其出发点和实际效果都具有积极意义,值得肯定。

  交通肇事后,不要心存侥幸

  近几年,我省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呈高发、多发趋势,很多交通事故的受害人及家属身心受到严重伤害,其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这些案件在社会上影响非常恶劣,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本次公布的79名终生禁驾者,驾龄最长的15年,最短的不到1年,无论其驾龄长短,之所以敢从肇事现场逃逸,无非是心存侥幸。市交警支队事故处理大队侦逃中队负责人以驾龄7年的任延安为例说,这个驾龄段的司机总认为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驾驶经历,有了一定的路情判断能力,以至于驾驶中精力不集中或超速、违法行驶,最终导致交通事故,而事后同样是侥幸心理让他们逃离现场,以逃避经济赔偿和法律责任。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肇事逃逸的最终结果是害人又害己。”该负责人郑重表示,希望广大司机以此为戒,在驾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按章行车,在发生交通事故后积极履行报警、救治伤者等义务,千万不要心存侥幸,做出不负责任的逃逸行为,致使那些本有生还希望的伤者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同时也让自己日后付出沉重的法律代价。    本报记者 邓德洪 通讯员 姜东/文 李玉明/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