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建设创新型洛阳
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
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引领兽药行业技术创新
先进耐火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引擎
矿山重型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
提升行业装备水平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0 年 1 月 18 日 星期    【打印】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建设创新型洛阳
洛阳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 吴振卿
团结奋进的市科技局干部队伍。
  近年来,全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科教强市”战略,围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洛阳”的目标,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加大科技投入、创新平台建设、拓展对外合作、促进成果转化,科技工作迈入历史上最好、最快的发展时期。“十一五”以来,我市被授予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等称号;市科技局被国家科学技术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科技系统先进集体。我市科技工作在全省、全国的影响力显著提高,《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河南日报》等国内重要媒体先后就我市科技工作的先进经验进行重点报道。目前,我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均提前一年实现,科技工作已经成为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应对金融危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科技支撑经济快速发展。四年来,市财政投入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1.05亿元,争取上级科技资金投入2.3亿元,引导全社会投入研究与发展经费56亿元,分别较“十五”期间增加110%、140%、91%,启动和实施各类科技项目700项,突破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260多项,其中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17项,是“十五”期间的2.1倍,居全省之首;承担河南省“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12项,占省定项目的42%,居全省之首。浮法玻璃产业化、多晶硅产业化、太阳能电池产业化、大型高效活性石灰成套装置、禽流感三联、四联灭活疫苗等一批国内领先的关键技术相继研制成功,大批洛阳科技成果在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也为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创新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四年来,我市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快速推进,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目前全市拥有各类研发中心总数达到190多家,是“十五”期间的3.5倍。四年来,我市新建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市级工程中心和研发中心98家,我市的省百户重点工业企业、50户高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市30户重点企业全部建立了企业研发中心,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重要载体和依托。2009年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我市,标志着我市兽用药品技术研发走在了全国前列,成为国内兽药领域创新成果和国家标准的重要产出地。矿山重型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耐火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重点实验室获批组建,填补了我省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空白,标志着我市矿山装备、耐火材料、浮法玻璃、盾构掘进领域的技术研发能力代表国内行业领先水平,成为所在领域的国家公共研发平台。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壮大。2007年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成为我市第六家上市企业,开创了我市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的先河。2008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办法实施以来,我市共有93家企业通过认定,一拖集团、中信重工、河柴重工等一批大中型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企业行列,为我市企业发展争取了更多的政策支持,仅2009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就获得减免税收2.3亿元。目前,我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4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10亿元,12家原部属科研院所技工贸总收入突破150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10.5倍、1.32倍、2.2倍。我市的硅材料光伏特色产业基地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拥有国家级创新型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6家。“十一五”以来,我市相继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工业结构调整优化资金,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市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升。

  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新成就。四年来,我们积极围绕现代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等组织研发,先后有28个农作物新品种(系)通过国家、省级审定,并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形成了“洛旱”系列小麦、“洛薯”系列甘薯、“洛玉”系列玉米等一大批在国内颇具影响的品种品牌,创经济效益160亿元。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和示范,带动33万农村贫困人口致富,人均增收1100余元。大力开展科技下乡、科普进社区、科技活动周、农村科技特派员等活动,共组织农业科技专家3035人次,形成了林果、食用菌、中药材、家禽(畜)养殖等一大批特色农业产业。举办各类科技技术培训1620场次,培训农民20余万人,为我市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产学研合作强力推进。四年来,我市先后同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河南省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建立全面科技合作关系,先后组建西安交大科技成果转移中心、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移中心、江苏大学科技成果转移中心、洛阳留学人员创业园等转化平台,组织产学研需求对接53次,启动合作项目485项,完成科技项目招商2.2亿元,中信重工与西安交大联合开展的纯低温余热发电、隆化制冷公司与西安交大联合开展的复合变频式蒸发冷凝机关键技术等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相继实现突破,并填补了行业空白,极大提升了我市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相继成功举办中国·洛阳科技合作峰会、中国·洛阳创新暨知识产权高峰论坛等科技交流活动12场次,组建洛阳市企业科技创新联盟。国家科技部领导曹健林、刘燕华、杜占元、吴忠泽、郭向远,国家知识产权局领导田力普、贺化、李玉华等相继来我市调研,加速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开展,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重要示范作用。

  科技成果快速增长。四年来,我市共产生科技成果1513项,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5%,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68项,是“十五”期间的1.7倍,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7项,洛波集团的“超薄浮法玻璃成套技术与关键设备研发”获得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工业领域获得的首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在省科技进步奖评审中,我市连续3年获奖数量位居各省辖市之首。全市专利申请量7440件,发明专利2098件,分别是“十五”的2.3倍和3.6倍,专利申请量突破100件县(市)区和企业达到6个,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更多的技术创新成果得到保护。

  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工作更加重视,市委九次党代会提出“科教强市”的发展战略,成立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洛阳的意见》、《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洛阳市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和措施,市科技局承办了《科研院所反映问题办理周报》,集中解决制约科研院所发展的突出问题,并建立了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和七天工作制等工作制度,采取“10天以内办结企业请办事项”和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等措施,大力开展“两转两提”和服务型机关建设,为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创新主体提供全方位服务,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形成了全社会共同推动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

  科技计划管理更加完善。四年来,我市全面推行科技项目网上申报,重点项目全部实行专家评审,严格项目管理,颁布了科技发展计划管理、项目验收等一系列操作规程,对科技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问效。成立了洛阳市专家委员会,面向社会广泛征集科技需求,建立完善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专家评审立项制度,确保了立项的公开、公平、公正,保证了科技项目的科学性、准确性。

  2010年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为做好“十二五”科技工作打基础的关键之年。我市科技工作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科教强市”战略,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把依靠技术创新作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重点,启动“科技支撑产业升级工程”,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为抓手,突破一批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支撑产业发展;以产业集聚区、科技园区为载体,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装备制造业基地为依托,振兴提升传统产业;以新材料、硅光伏基地为重点,打造新兴产业;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平台,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实施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提升人才队伍层次,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升科技引领产业发展和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