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华,男,生于1932年,前苏联科学院生物学博士,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名誉院长。他长期致力于生态学和自然资源领域的科学研究。
昨日,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考察组一行来洛,对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进行考察。考察间隙,本报记者对考察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先生进行了专访。
昨日,李文华先后察看了我市多项林业建设工程,并参加了市委、市政府的汇报会。李老虽然年近八旬,却精神矍铄,思维清晰,谈吐流畅。
洛阳林业建设很有特点
李老说,他上世纪80年代曾来过洛阳,当时印象不深。从这次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洛阳的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造林工作取得很大成绩。洛阳在林业建设方面有很多亮点:首先是在森林城市建设方面,森林覆盖率达到40%多,超过了我国平均覆盖率20%的一倍多,城市建成区也有38%。
其次,造林类型多样,因地制宜,很多地方采用乡土树种。洛阳地处南北方交界地带,南方的樟树、水杉、枇杷、棕榈等亚热带常绿树种在这里也能看到。
再次,洛阳造林方面充分利用了地方的文化特点,实现了林业和文化、旅游、环境保护的很好结合。
近些年来,中国在天然林保育和造林方面花得力气非常大,成绩非常突出。洛阳是城市森林方面的很好的样板。
林业只有成为产业,才能可持续发展
关于洛阳和我国下一阶段的林业建设,李老提出,首先,洛阳要从“量”转到“质”。土地总量是有限的,到一定程度时,就必须通过搞好管理、提高单产来提高生产水平。
其次,要把林业和其他产业结合起来,发展农林复合经营。
再次,要让林业成为产业。林业既是生态建设,又是一种很有潜力的产业。产量增加以后,要考虑市场、增值、循环经济的问题。要实现林业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有机统一。如何实现林业的规模效益,如何搞好木材加工,如何实现林业废物的综合利用,如何把农业和林业结合起来,如何把林业和畜牧业结合起来,洛阳要在这些方面积极探索。 本报记者 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