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周献家住伊川县城关镇小庄村,去年母亲在重病弥留之际,交给他两本发黄的存折,存折里是两笔尘封了50多年的存款。
“这些存款如今还能兑现吗?”昨日,任周献致电本报求助。
这两本“古董”存折的封皮都是结实的牛皮纸,存折上的字都是手写的。一本存折上显示有2.1万元存款,落款日期为1954年;另一本存折上有4元存款,时间为1958年。
两本存折上,存款人一栏登记的均是任周献父亲任照钦的名字。任周献说,父亲已去世多年,他生前从未提起过这些存款。直到去年,母亲在去世前,亲自从柜子最底下翻出两本旧存折,用尽最后力气嘱托后辈们:“这里面……存的都是你爸和我的血汗钱,一定要……想法儿取出来啊!”
这两本存折是如何来的?任周献说,曾经听母亲说起过,20世纪50年代,农村合作社鼓励社员向合作社参股投资,按信用社存款利率分红,父亲也许就是那个时候将钱存进去的。
“我们家都是农民,当时全家一年积蓄也不过十几元钱。”任周献说,国家1955年推行第2套人民币,按1∶10000的折合比率,1954年的2.1万元存款只相当于2.1元钱了,但这总共6.1元的存款“也算是全家大半年的积蓄了”。
为了帮助任周献完成母亲的遗愿,昨日记者咨询了伊川农村商业银行(原伊川县信用合作联社)的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表示,尽管存款年代久远,但只要保存有原始存款凭证,存款人就可以将钱取出来。
6.1元钱存款,现在会有多少钱?工作人员说,银行财务人员会按照分段计息的原则,计算这6.1元存款的利息,“不过百十元钱”。
尽管实际价值大大不如预期,但任周献说,这两本存折也算是那个时代的见证,他们会将其作为对父辈们的纪念一直保留下去。
本报记者 邓超
(梁先生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