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洛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洛阳局”)出国人员体检大厅内“热闹非凡”。
一群群操着南阳、平顶山等地方言的农民工,每人手里攥着张出国劳务体检表,排队接受严格检查。
对这样的场面,洛阳局体检科科长郭素珍已经习以为常。
2010年伊始,豫西、豫南地区出国务工人数大幅增长。“1月至2月,我们局出国人员体检业务量同比增长67%,全是出境务工的农民工,总人数达到1315人。”郭科长说。
这些“打洋工”的农民工前往的国家有沙特阿拉伯、利比亚、阿尔及利亚、乍得、苏丹和伊拉克等,他们大多从事大型基建工程和石油化工工程配套的基础开挖和土方回填等工作,还有部分人从事建筑工作。
郭科长说,目前,河南省人员出入境检验检疫只能在郑州、洛阳两地进行。今年从洛阳出境的1315人的“打洋工”队伍中,南阳人和平顶山人占绝大多数,洛阳籍农民工所占比例不足10%。
出国挣洋钱缘何在洛遭冷遇
几经周折,我们在伊川县城找到了伊川县光阳劳务公司经理赵建智。
这位搞了多年外派劳务输出业务的中年人说,2010年1月至今,他仅仅送出2批共13名洛阳农民工前往利比亚的班加西市干建筑活。
以自己的体会,老赵分析了洛阳农民工不愿出国务工的三大原因:“在家千日好”、“小富即安”的观念还很顽固;害怕在外上当受骗的心理作祟;出国前期费用束缚了“出国打工”的双脚。
见我们困惑,他又讲起了一个“小插曲”:去年11月,约旦需要一批缝纫工,一个人一年可以净挣三四万元。公司将信息发布后,远在安徽、河北的农民工闻讯赶来报名,伊川本地人却无人问津。
赵建智说,农民工通过一定的技能“考试”,选送到相关国家从事建筑工作,包吃住,月薪一般在5000元至7000元,“根据出国务工合同,他们将在国外务工两年,两年后每人有望挣回10万元”。
然而,很多农民工即使蹲在家里受穷,也不愿出外闯闯。
一块有待分享的“诱人蛋糕”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2009年以来,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国企业在非洲承包工程业务仍快速增长,项目遍布非洲各国,涉及房屋建筑、石化、电力、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
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总部设在洛阳的中油一建公司,去年以来海外工程大单纷至沓来。
另外,中国积极参与伊拉克重建,也令外派劳务输出这块 “大蛋糕”越来越诱人。
刚刚结束的河南省大招商暨商务工作会议预测,2010年,河南农民工出国“打洋工”的人数将突破10万人。
对洛阳来说,这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
早些年,从嵩县、栾川走出去的 “渔工”,曾经展示了洛阳农民的良好综合素质;洛宁26名种菜能手赴乌兹别克斯坦种植蔬菜,也让老外看到了咱洛阳老乡的优秀技能。
市商务局外经科负责人说,洛阳农民工出国“打洋工”正当时。
有人问,农民工出国务工,交不起前期费用怎么办?其实, 2009年我省就将境外就业列入了小额担保贷款范围,以解决农民工出国务工前期费用困难问题,鼓励农民工到境外就业。
对于想“打洋工”的农民朋友,市商务局外经科还郑重提醒:首先一定要选择正规的中介机构和经国家批准的具有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企业(可通过所在地商务主管部门核实);然后再确认项目是否真实可信;最后才能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合同,并约定好工资支付、工作环境等具体细节。
另外,不能持旅游、商务签证出境务工,以免上当受骗。
本报记者 赵志伟 实习生 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