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二十多年前有部电影叫《老井》,讲述的是一个叫老井的村庄,那里“水贵如油”,因水而演绎了一幕幕悲欢离合的故事,这部电影后来还获得了“百花奖”、“金鸡奖”和“国际电影节奖”等大奖,可见其故事内容之感人至深。不过众所周知,所有优秀的作品都来源于现实生活,这部《老井》便是部分缺水农村生活的缩影。对此,我有切身体会……
我的少年时代是在乡下老家度过的,老家位于豫西山区,村子不大,只有二十多户百十口人,村中有一口老井,井水清澈充足,不仅能够满足全村人的生活饮用,而且村妇们洗衣、乡亲们夏季洗澡以及那时集体喂养的十几头耕牛饮用,都取之井水。当年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夏季收麦打场,大人们热得大汗淋漓时,就从这口老井里打出一桶水喝上几口,有时还加点白砂糖解暑。为沾沾口福,我和小伙伴一放学就急着往井边奔,井水加白糖,那是清凉透顶的享受啊!
后来我进城上学、工作,很少再回乡下老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老家那口老井的水位开始下降,以至后来降到了灌不满水桶的位置。各家的劳力常常提着水桶站在井旁排队,记得有一年的冬季,我大伯还从结冰的井台上滑倒,跌伤了胳膊,整整休息了一个冬春。为了生计,老家人几乎是年年都要往下挖井,尽管井深一点泉水也会稍旺一些,但总的趋势如王二小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最后接近枯竭的边缘。无奈之下,老家人遇旱只有挑起水桶到邻村担水吃。由于担水不易,乡亲们夏季洗澡的习惯也悄然改变,许多人是一年到头才洗个澡,甚至连平时洗脸刷锅的水也舍不得倒掉,一般还要存放起来喂猪喂羊,或者和煤浇树。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政府规划从数里之外的小河里引来了河水,使老家人第一次克服了缺水困难。
然而好景也就维持了十来年时间,那条小河沟近年又断流了,老家人再次陷入到饮水危机之中。去年,老家人请水利技术人员帮助再找水源,工程师们说只能靠“雨水”救济了。根据规划,老家人在能够拦蓄降雨资源的地方修建了一座能容蓄近300立方米水量的涝池。工程师告诉乡亲们,这座涝池靠降雨蓄满一次水,可够全村人饮用三个月。听说饮水又有了保障,老家人无不露出久违的笑容。
从地下井水到地面河水、再到天上雨水,老家人喝遍了立体空间水,虽然这一次次饮水途径的改变都是被逼无奈的结果,但老家人却一次次地战胜困难,他们这种改造自然的进取精神,和《老井》电影如出一辙,我为老家人的坚忍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