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国资委宣布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78家央企将退出房地产业务。针对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退出时间表问题,国资委日前再次要求这些企业必须在15个工作日内制订退出方案。
到底何时能够退出?能否彻底退出?退出能否减少“地王”?退出能否“逼退”高房价?四大悬念成为广大消费者、业内人士以及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
15个工作日出台方案
真正退出要到何时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日前表示,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要加快结构调整步伐,15个工作日内制订有序退出的方案。对此,各界仍表示担心,各家企业情况不尽相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否拿出具体细致的退出方案,方案是否会明确退出时间?
根据国资委最新要求,退出方案由央企自己制订。对此,中国房地产协会秘书长顾云昌说:“根据此前公布的非主业央企将在完成阶段性任务后有序退出原则,央企对于已通过竞标获得的土地,仍可以按原计划开发,只是以后不能再拿地。根据房地产开发周期,退出时间可能是一年、两年,也可能更长,会不会出现‘以拖待变’的情况,尚是一个未知数。”
截至目前,78家央企中,仅有中远集团一家央企明确了退出时间表。
央企结构庞杂业务多
能否彻底退出
“退出令”发出后,各界仍担心:央企结构庞杂业务繁多,会不会出现一些央企名义上退出了,而其下属公司仍在继续从事房地产开发,会不会出现“变相”入市的情况?
北京联达四方房地产经纪公司总经理杨少锋说:“现在的央企一般都是以企业集团的形式存在,有子公司、孙公司甚至还有曾孙公司。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务容易操作,而其下属的企业以各种形式参与房地产业,就很难察觉和监管了。央企退出不是根本,根本是要加强对央企与房地产开发之间‘资金输送’的监管。”
南京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直言不讳,非房地产央企参与房地产开发的根源是,房地产行业是一个持续多年的暴利行业,如果房地产调控不能切实让市场回归理性,就很难杜绝这些退市的央企再参与到楼市当中。
拿地的央企少了
会不会减少“地王”
全国两会刚结束,北京市一天内创下3块“地王”,拿地的是清一色的央企,使“央企制造地王”成为不争的事实。此次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要退出房地产业务,是否预示着“地王”将会逐渐减少呢?
成都一家房地产公司负责人认为,央企之所以敢于争夺“地王”,最主要原因是其融资成本低,拥有大量的资金和宽松的银行贷款,而目前我国土地供应少,拿到土地就意味着升值赚钱。
中原地产分析师马冀则认为:“即使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不再出手,也照样会有民企接盘。”
“央企也好,民企也罢,都可能成为‘地王’的制造者。”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吴丰表示,“地王”产生的根源不在于买家是谁,而是房地产开发资金的过度充裕和地方对土地开发的过度依赖在作祟。如果银根不调、“土地财政”不变,即使央企退出,土地市场的“虚火”仍将旺盛。
央企退市
会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房价走势
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务,消费者们最关注的是能否“逼退”高涨的房价。央企退出,会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房价走势?
据统计,2008年,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下属三级以上房地产子企业共227户,约占中央企业全部三级以上房地产企业数量的60%,但销售收入仅占到15%,利润只占7%。
南京南洋地产总经理钟沛说: “很显然,从上述数据可以判断,近几年房价高涨,应该不是主要由这78家央企制造的。”
“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领域,只不过减少了市场竞争者。相反,央企房地产资源整合之后,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将更加强大,其在土地转让市场中的地位可能还会更加强势,使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更大。”四川省社科院经济所副研究员田炎说,16家以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为主业的央企更应该肩负起责任,带头落实中央的调控政策。
(据新华社北京3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