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家福。 |
|
一场比赛下来,挥汗如雨。 |
|
残疾,挡不住追求梦想的脚步。 |
|
为保持平衡,每次训练前,队员须用松紧带把身体和轮椅牢牢绑在一起。 |
|
“瞧我这双手,哈哈!” |
|
你追我赶,队员们进行体能训练。 |
|
在激烈的对抗碰撞中,连人带车摔倒是家常便饭。 |
|
送上茶水,按摩身体,儿子最关心妈妈。 | |
“砰、砰……”飞旋的篮球不断撞击着地面,旋转的轮椅往来穿梭。挡拆、夹击、过人、上篮,“好球……”一系列令人目眩的配合后,篮球在喝彩声中应声入网。11日早晨,一场激烈的轮椅篮球模拟对抗赛,在市体育运动学校篮球场上精彩进行。对阵双方是省男、女轮椅篮球队组成的混合编队,为备战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篮球预赛,队员们已经挥汗如雨地苦练了近两个月。
光荣和使命并存
河南省男子轮椅篮球队1995年组建,12名队员有11名来自洛阳;女队2005年组建,全部队员均来自洛阳。作为全省唯一的男、女轮椅篮球队,他们不仅承载着在全国残运会和轮椅篮球锦标赛等各大赛事中争创佳绩的重任,还肩负着向全国人民展示我省残疾人风采的重要使命。
秉持着不辱使命的信念,省轮椅篮球队自诞生之日起便不断收获着荣誉和梦想:男队从1996年起参加全国大赛,在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第七名,在2002年和2006年的全国轮椅篮球锦标赛上均获得第五名。女队2005年组建,当年便在全国女子轮椅篮球锦标赛上获得亚军,2006年,她们又在这项赛事中取得第四名。这些成绩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伤痛与艰辛交织
“想打好轮椅篮球,要做到‘人车合一’的境界,这一点最难。”轮椅篮球队总教练——国家高级篮球教练员杨申说,轮椅是队员们的左右腿,可这个生活中的好伙伴在运动场上却让大家吃尽了苦头。训练中,因为控制不好轮椅的方向,队员们经常会撞得人仰马翻。2005年的女篮决赛中,女队主力队员高鹏珊运球突破,遭遇对手的夹防,结果被撞得连人带车飞出6米开外,摔成了重伤,在家里休养了半年。
16岁的买欣燕是所有队员中最小的一个,加入球队还不到三个月,2008年的那场车祸,让她永远地失去了右腿。在记者面前,她腼腆地摊开了双手,只见红黑相间的手心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伤口和车轮摩擦留下的印记。她微笑着说:“老队员们说,现在疼一点不要紧,等过一段手里磨出老茧,就不疼了。”
说话间,篮球场上突然传来一阵惊呼——男队员赵明阳在进行后仰投篮时,轮椅瞬间失去了平衡向后滑倒。猝不及防之下,赵明阳一个倒栽葱,磕破了头皮。他随即被火速送往医院,并确诊为轻微脑震荡。
“这些明面上的伤痛,是你能看到的,而更多艰辛,却是旁人无法体会,只能队员自己默默承受。”杨申说,队员当中不少人是截瘫患者,属于重度残疾,大小便无法自理。为了尽量避免在训练、比赛中造成不便,这些队员就严格控制饮食。除非天气极为炎热,或者运动量过大,否则,他们几乎在3个多小时的训练时间里滴水不沾。训练结束后,洗澡又成了新的难题。要知道,截瘫患者如果保洁不得当,诱发感染,将造成不良后果,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快乐跟希望同在
可能有人会问,这些身体不便的残疾人,吃了这么多苦,遭了这么多罪,到底图个啥?对于这个问题,队员们的回答惊人地一致:感受快乐,收获希望。的确,置身在训练场边,你会不由自主地被一种快乐的气氛感染。这种发自内心的笑容,洋溢在场上场下每个队员的脸上,伴随着捡球、传球、投篮的每一个瞬间。
对于肢残人士来说,孤独是最大的敌人。高鹏珊的爱人张志国介绍,17年前的一场事故导致高鹏珊第一节腰椎以下部位截瘫。两年里,她把自己关在卧室,终日以泪洗面,并一度有了轻生的念头。自从接触轮椅篮球之后,酷爱运动的她立刻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每天高高兴兴打球,快快乐乐生活,不仅彻底摆脱了自卑和自闭的阴影,身体也越来越好。
通过轮椅篮球,男队场上队长鲁彦坤,不仅重拾了生活的自信,还找到了生命中的另外一半。2008年,他和女队队员宋晓燕喜结连理,成就一段佳话。队员张永峰在场上还是兼职队医,为了适应比赛的需要,他专门学习按摩技术。10多年下来,技艺精湛的他竟成为我市某大医院的专职按摩医师,为生活解决了后顾之忧。
轮椅篮球在不经意间改变着队员们的性格,让他们变得自尊、自信、自强,更加坦然地融入社会,勇于接受挑战。
眼下,出征的号角已经吹响,对于即将到来的第八届全国残运会轮椅篮球赛,省轮椅篮球队全体队员们充满期待,期待着超越梦想,再创佳绩。
本报记者 孟山/文 张光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