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N次,我为学生没学习劲头感到担心,我不止一次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我上学时,吃饭看着书,走路看着书,一次我有一道题解不出来,晚上做梦竟有了思路……”有学生反对我:“老师,您做得一点都不好,吃饭看书消化不好,走路读书特别危险,梦中做题影响休息。”全班学生附和,反过来半安慰半批评我:“老师,我们是90后,我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您的老思想老传统该改一改了,别杞人忧天了哈!”那架势好像我们相差的不是一二十岁,而是两个世纪。
课堂上,他们激动得如一只只小马驹,往往你一个话题还没有说完整,他们就齐刷刷地举手,提的问题贼刁,以至有很多时候我不自觉地就跟着他们的思维“拐了”。
在讲不等式时,我引入一个例子:“公园票价每人5元,一次购买30张每张可便宜1元,有27人到公园活动,怎样买票才合算?少于30人时,至少去多少人买30张票才合算?”计算后我让他们反思一下道理,他们却像赵本山做客“实话实说”时那股劲头:“老师,多买的那几张票怎么处理?”
接着有学生回答:“让咱班ABC同学的家长去,他们家有钱。”马上就有人反对:“那还不是腐败来的,送票还轮得上你送?”“送给贫困生的家长!”“他们家本来就困难,能旅游得起吗?”一问一答,齐声叹息。还有人提议当票贩子把剩余的票卖了买矿泉水。仿佛这不是课堂是旅游区,他们不是在学习而是在做生意。后来又有人有了好主意:“可以找一少一多的两个旅行团配合买优惠价。”这个建议得到了全班同学一致肯定。考试还真出了这样的题,他们答对了,找我炫耀:“老师,就这你还不让我们上课思维跑偏,看!我们自己会出考题。”
期中考试过后,老师们在办公室集体评卷,90后学生的另类试卷令人啼笑皆非。
语文老师说:我们学生写作文,童年趣事不是偷西瓜,就是偷黄瓜,敢情我们养的是一群贼呀!
数学老师说:应该是鸭吧,唉,技术不好运气太差,选择题愣是一个也没做对,做了鸭妈妈。
地理老师说:不对,应该是小鸡仔吧,中华人民共和国他们都简称为“大公鸡”了。
生物老师说:还是让他们做妇女队长吧!考题问:“女人怀孕期间有月经吗?”答:“没经历过,不好作答。”
历史试卷上画了两个和尚,让学生说出姓名,有个学生写道:“两个秃驴分别是鉴真和玄奘。”众师齐乐:“你说这孩子,答对就答对了,说啥‘秃驴’呀?”历史老师又念道:“问:结合现实,你觉得科举考试和推荐制度哪种更好?”答:都得上货!”原来他们是这样结合实际的。
有时也纳闷:难道我真落伍了?想当年借我一百个胆也不敢这样答题呀,但我们的90后学生就敢,他们无所畏惧,小大人似的,感觉他们什么都知道,又感觉什么都不懂,成绩不是他们最高追求,晦涩的书也不是他们的全部,他们的世界五颜六色非常现实,就连他们的血液循环都是激情澎湃无法左右的。
不过,我还是忍不住要劝诫我的90后学生:小乖乖们,成绩才是第一呀,你们的成绩就是老师的成绩,你们可以不急但老师堪比热锅上的蚂蚁呀,时间宝贵,学习学习再学习,咱不能跑题,也不敢跑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