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李燕锋 摄
| |
本报讯 (记者
李燕锋)近日,当曹休墓、东汉帝陵陵园建筑基址相继被发掘并成为众多媒体和网络关注的焦点的同时,网友看到施工人员对发掘现场进行保护性回填时,对文物保护工作表示了担心。昨日,市第二文物队通过本报向广大网友和读者作出说明:目前的回填属于暂时的保护性回填,其目的是为了今后更全面的展示。
昨日下午,我们随同市第二文物工作队队长史家珍再次来到邙山陵墓群考古发掘现场。在曹休墓挖掘现场,我们看到,施工人员正在用玻璃钢瓦为整个墓葬搭建保护棚(如图)。史家珍告诉我们,由于近期天气多变,加之雨季来临,为了使曹休墓文物本体不受风吹日晒雨淋,工作队特意采用玻璃钢瓦搭建起2000多平方米的保护棚,这也是我市在文物保护上首次采用这种保护效果非常好的特殊材质,同时还用沙袋在墓葬周围筑起一道防水墙,防止雨水流入墓葬毁坏发掘现场。史家珍同时表示,由于夏季天气炎热,墓葬部分土层都出现开裂现象,因此在防止雨水侵入的同时,工作人员还准备了遮阳布,预备在高温天气为曹休墓“降温”。而在东汉帝陵陵园建筑基址发掘现场,施工人员正在用细沙对遗址面进行覆盖,然后再进行保护性回填。
据了解,因连霍高速改扩建工程而进行的邙山陵墓群考古发掘工作,目前已经发掘出两座帝陵陵园建筑基址和三座大型墓葬(包括曹休墓),对于这些重大发现,由于文物部门在前期钻探时已经有所预测,并与公路部门进行了沟通,因此公路部门在设计中采取了尽量避开文物密集区架桥通过的方案,同时为以后文物展示预留了空间,目前市文物部门正在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预计一个月之内就会拿出并实施。而对东汉帝陵陵园建筑基址的保护工作,文物部门和公路部门也正在研究设计方案,打算避开重要遗址区架桥通过,目前只是进行临时保护性回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