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9版:深读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有一种倒下叫站起
黄瑞根
一周数字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0 年 6 月 4 日 星期    【打印】  
铁军士官谢保军,在国际维和战场上,因劳累过度
光荣牺牲,献出了年仅26岁的生命——
有一种倒下叫站起
文/本报记者 郝敏 通讯员 戴丹华 崔炯臣 图/本报记者 曾宪平 收集整理
谢保军
  6月2日,联合国驻苏丹特派团在喀土穆为谢保军举行了隆重的遗体告别仪式。
  铁军维和部队在洛阳集中训练。
  铁军维和部队从洛阳出发时的情景。
  铁军维和部队在苏丹训练时的情景。
  昨日,谢保军战友在整理谢保军遗物。 记者 刘爱国 魏春兴 摄
  铁军维和部队在苏丹训练。
  【英雄档案】谢保军,兰考人,1984年5月出生,2004年12月入伍,中士军衔,济南军区铁军师装甲团副班长。2009年10月赴苏丹瓦乌执行维和任务,担任中国第六批维和工程兵大队支援保障中队水电工,先后参加了飞机库搭设、DDR办公区修建、机场维护和UN城安全设施建设等任务,两次被评为“维和之星”和“先进个人”,今年4月火线入党。5月28日15时40分(苏丹时间),他因劳累过度导致脑出血,光荣牺牲。谢保军,为“铁军”这个响亮的名字增添了新的光彩。

  5月28日15时40分(苏丹时间),在苏丹国际维和战场上,铁军士官谢保军因劳累过度导致脑出血,经抢救无效,光荣牺牲,献出了年仅26岁的生命。

  6月2日,联合国驻苏丹特派团在喀土穆为谢保军举行了隆重的遗体告别仪式。中国驻苏丹大使李成文在仪式上说,谢保军同志为了联合国维和事业,为了苏丹的和平和人民的幸福,献出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虽然他离开了我们,但他忠诚使命、献身使命的精神永在。

  这是个和“抗震救灾英雄战士”武文斌十分相似的烈士:生命同样定格在26岁;同样的朴实无华,默默无闻;同样的出身贫寒。最重要的,是他们都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为“铁军”这个响亮的名字,增添了新的光彩。

  在国际舞台上:

  展示中国军人的过硬素质

  2009年10月,谢保军作为中国(济南军区)第六批赴苏丹瓦乌地区维和工程兵大队、运输大队375名成员之一,挺进苏丹。他在维和日记上写道:“走出国门为祖国争光,履行使命为军旗添彩,争做优秀的中国维和战士!”

  维和集训中,只有初中学历的他,给自己定下了掌握400句英语日常用语的目标。他每天早起晚睡1个多小时,刻苦背记,对发音不好掌握的单词和句子,反复向身边战友请教。综合英语口语对话考试中,他取得了大队第一名的好成绩。进入任务区后,他经常担任中队的编外翻译。

  谢保军专业能力很强,在全营同年度战士中第一个成为自行火炮特级驾驶员,既是连队装备“用修双能”尖子,又是瓦工、木工、电工“三工”小组长。正是凭借过硬的综合素质,谢保军在竞争激烈的维和人员选拔中脱颖而出,成为连队唯一的入选者,在维和分队中担任水电工。他又拜团里的水电师傅为师,经常跟着排查故障提高技能,自购了《水电维修手册》等书,反复学习钻研,并利用休息时间到驻地洛阳一拖集团学习焊接、车工等技术。  

  2009年11月10日,他受领了战区司令部维修电路任务,有一排灯柱损坏,好几个国家维和分队的电工都没修好。谢保军拆开灯箱,只见灯箱线路复杂,标牌都是外文字母,战友提议找工程部的外国专家来维修,但谢保军说:“找外国专家是省事,但损害了中国军人形象,咱铁军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他一遍一遍反复检测、研究、试验,连续工作5个多小时终于排除了故障。负责此项工作的利比亚军官里德·胡安赞叹说:“中国军人,真是了不起!”

  在异国他乡:

  播撒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

  在国际维和任务区,谢保军帮战友、帮群众、帮其他国家维和官兵,乐此不疲地播撒爱心。他和战友们一起为居民修公路、挖水窖、教种菜,到学校为师生送水、送药、修电器,在异国他乡播撒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

  今年1月9日,瓦乌遭大风袭击,一根电线杆被刮倒,输电电缆被刮掉在路面上。正在瓦乌市搭建办公区的中国工兵接到求助后,派谢保军带人前往救援。到达事故现场,谢保军立即用所学英语劝围观居民离开,迅速切断电源,架设电线,及时恢复了电力供应,消除了事故隐患。在联苏团营区公用路灯维修中,他高空作业,带电修复了76套路灯,恢复了办公照明,保障了警务安全。

  瓦乌市有一所修女学校,校内唯一一台牙科综合治疗仪损坏。谢保军和同班战友孙振华接到通知,前往修女学校帮助检修仪器,由于设备损坏严重,学校也提供不了所需的维修配件和材料。谢保军便自购配件,自制简易器材替代缺损零件。经过半天的努力,终于修好了停用半年之久的牙科综合治疗仪。修女们高兴得忘了禁忌,争相与中国士兵合影留念。

  在恶劣环境中:

  锤炼铁军传人的顽强作风

  苏丹地处赤道附近,天气炎热,蚊虫肆虐,疾病盛行,自然条件艰苦。维和部队到达任务区后,面临的第一项艰巨任务就是卫生防疫。

  由于维和医疗人员力量薄弱,需要临时抽调人员协助消防。谢保军自告奋勇承担起了这份苦差事。为不影响完成正常任务,他总是选择在温度最高、官兵午休的时间干活。每次都穿上严严实实的防护服、戴上厚厚的口罩、背着30多公斤的喷雾器,顶着烈日一干就是1个多小时。

  厕所、粪坑、污水池在烈日暴晒下散发着难闻的臭味,作为消杀重点场所,他总是强忍不适,一丝不苟地反复消毒,汗水把衣服湿透了,他双肩红肿,一身痱子;药水溅到眼里,他双眼充血,泪流不止。战友们劝他要注意身体,他微微一笑:“铁军面前无困难,这点苦算什么!”

  出国没多久,谢保军就成了工程兵大队的“小名人”,谁遇到了难题都会想到他。一天中午,中队抽粪池的潜水泵突然发生故障,负责这项工作的小宋修不好,就去找谢保军帮忙。谢保军二话没说,拿上检修工具赶到现场,他全然不顾刺鼻的臭味,用了1个多小时,终于排除了故障。

  今年三四月份,支援保障中队派出小分队到科瓦乔克镇施工,谢保军积极请战。一到作业区就不顾路途劳累投入发电机的选位与安装工作,中午气温超高,随队军医带的几个温度表都爆了。但他还是一刻也不休息,高温天气使他出现了中暑脱水症状,军医给他拿了一瓶葡萄糖,但他只喝了一半就给了别的同志。由于带的是两台小发电机,每隔三个小时他都要加一次油、换一次电机,几天下来,眼圈都熬肿了。面对领导的关心,他怕其他人不熟悉机器,一直坚持自己干,20多天没睡过一个囫囵觉,累得尿里带血也硬撑着。

  在特殊战场上:

  诠释忠诚于党的价值追求

  谢保军生长在兰考,从小就立志做像焦裕禄一样的共产党员。入伍后,他6次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

  在执行维和任务的281个日日夜夜里,谢保军没过一个完整的休息日,在搞好水电保障任务的同时,他参加了中队所有的野外维和任务,足迹遍及维和区的角角落落,先后完成上级交给的临时任务57项,主动替战友站哨、出勤上百次。本来就很瘦弱的谢保军,出国后又累瘦了10多斤,晒得黝黑。

  今年4月初,谢保军在大队组织的党员发展对象理论考核中得了第二名,第一批火线入党。4月中旬,苏丹瓦乌已经炎热难耐,地表温度有时高达60多度。为迎接联合国装备核查组,刚从科瓦乔克镇完成水电保障任务归来的谢保军,不顾劳累又投入了车辆保养任务中,趴在车底一干就是两个多小时,汗水浸透了沙土他竟全然不知。他说:“我在国外入的党,工作要有国际标准!”

  为了在联合国授勋仪式上更好地展示国威、军威,大队从5月初就开始组织受阅方队训练。经过反复积极争取,谢保军成为一名方队成员。为达到训练要求,谢保军在别人休息时,他还在加班加点练习,练正步着了魔。

  其实,谢保军这个阶段身体已很虚弱,他一直是咬着牙坚持的。5月24日病倒后,他还对来探视的大队长齐成喜说:“我休息一下就行了,明天还可以参加方队训练,一定对得起授给我的勋章……”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