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一下,为什么一条河要分两次来治理?”在税务局的预算审议会议上,深圳市人大代表郑学定严厉批评福田河3年花了5亿元,而效果仍不好。(6月2日《广州日报
》)
“滇池治污13年花46亿元”、“太湖治污16年投资逾百亿元功败垂成”,这是两个典型的例子。面对争议,滇池方面说,“治理资金每天都接受审计。这个数字听起来很吓人,但每年平均也就3亿多元,与国外治理水体的投入相比,是非常有限的”。
此话道出了一个可悲现状:只要资金使用没问题,不管效果如何,即可心安理得,且还可用“世界难题”来开脱。但治污从来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南京大学刘志礼教授曾痛心疾首地表示,治水专项成了利益相关者的分肥大餐:有些本已被其他国家反复研究、确认是完全错误的研究项目,在利益集团推动下仍强行开展,却毫无实质进展,而真正有价值的治水技术,却拿不到科研经费。
这就是治污的痛感所在。治污效果不彰除了常见的边治理边污染、多头管理步调不一等因素外,资金上的治污腐败恐也难辞其咎。隐性的决策腐败跟贪污受贿一样具有危害性,项目本身不科学,治污只能缘木求鱼。 (据《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