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日报》报道,今年首季广州公立医院人均门诊费用自2008年后首次突破190元,平均每一出院人次医疗费及每天住院费同比分别上涨6.59%和7.4%。广州市第一季度各项医疗费用几乎“全面飘红”,看得老百姓心惊肉跳。
新医改实施一年多,耗资3900亿元,看病为何更贵了?这究竟正不正常?公众当然想知道答案。某专业人士说,这可能与天气异常有关。也有医生说,检查仪器会不断更新换代,为了诊断准确,检查项目在增多。还有专家分析,目前基本药物目录在基层医疗机构力推,针对公立医院的目录仍没有时间表,某些大医院医生就顺手开“大处方”……
在一些城市,政府部门开始主动将年度、季度的医疗费用情况作为公共信息发布,这值得肯定。但真正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医疗费用”完全可以晒得更彻底,附加一些更丰富的信息。比如,对各个医疗机构的医药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看看其中有没有不合理的大处方、过度医疗等;建立“医疗黑红榜”,发出警告信号,用行政手段引导医疗机构合理、有秩序地竞争。
公开得更彻底,也是一种积极履职的过程。要努力做好敏感信息的全面、公开、透明发布工作,还要接受公众的评价、监督、建言,在与民意的互动中改进工作,才能赢得民心所向的改革局面。 (据《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