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生态,是大自然对栾川的恩赐,是世代先人留给栾川的珍贵遗产,是栾川独特的发展优势!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来保护栾川的生态,让这青山绿水、锦绣景观永驻栾川、造福栾川!”这是县委书记樊国玺在年初经济工作会议上对栾川“生态立县”战略的阐释。
栾川号称“中国钼都”,钼、钨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在这样一个矿业大县,正确处理工矿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是该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面临的第一道考题。
为消除发展工矿业造成的环境压力,栾川县从整合矿产资源、整顿矿业秩序入手,对消耗高、污染重、规模小、效益低、技术落后的企业进行强制性淘汰。同时,该县出台政策引导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据统计,2008年至今,栾川共淘汰企业83家,关停企业17家,治理整顿企业230家。治理的同时为新引进企业设立“绿色门槛”,在栾川经济发展面临巨大压力、招商引资举步维艰的特殊时期,这一门槛也毫厘不降。栾川县委副书记、县长昝宏仓在全县招商引资动员会上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栾川人民幸福生活的源泉,是栾川经济发展的基础。艰难时期我们更要保持理性,绝不能为了眼前利益放弃生态立县的科学发展路子!”
与对“绿色门槛”的理性坚守相比,夏日里漫山遍野涌动着的层层绿波让我们对栾川的生态立县有了更多感性的认识。
栾川是林业大县,森林覆盖率83.3%,生态基础较好。为进一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该县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使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通道绿化等生态建设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仅去年,栾川就完成造林近4万亩。
大力实施生态建设的同时,该县将生态建设同老百姓居住环境的改善相结合,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使大地增绿的同时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也能不断得到提升。
泉水潺潺,林涛阵阵,青山绿水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一种原生态的自然美让人流连忘返……栾川县冷水沟村便坐落在这如画的景致中。冷水沟村是远近闻名的生态文明村,村里道路平坦,院落整洁,绿树成阴,村民的生活更是生态味儿十足。“我们村90%以上农户都用上了沼气,做饭、取暖、照明全不在话下,还有不少群众利用沼气种果树和搞养殖。我们的生活很鲜亮!”村委主任的“鲜亮”一词,准确地道出了不少群众的感受。近年来,栾川县持续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农村户用沼气已发展2万座以上。目前,全县92.85%的乡镇获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最佳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最美的小城”等绿色名片也纷纷花落栾川。
无论是山水园林包围下的栾川县城,还是依山傍水、绿意葱茏的农家小院,栾川百姓切切实实享受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栾川实施生态立县战略面临的又一课题。
青山绿水也能生金?1993年,栾川重渡沟村民用翻了十几番的经济收入第一次实现了生态资本的经济运作。与当初靠政府动员发展农家乐不同,如今的栾川百姓已充分认识到发展生态产业的广阔前景。
春末夏初是樱桃收获的季节,栾川县竹园村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到处一派忙碌的景象。枝头上一串串晶莹透亮的红樱桃煞是喜人,空地里一棵棵、一排排今春新植的树苗迎风挺立。新植的树种多为大粒樱桃,据该县林业局的一位同志介绍,7000棵树苗刚运到便被群众抢空。“我们村樱桃树多,一到春天整个村子就像是花的海洋,在县里是很有名气的‘樱桃沟’。再多植点樱桃树,将来形成产业,可以搞观光园,还可以请游客到家里体验采摘的乐趣,收入肯定可观!”正忙着采摘樱桃的村妇刘玉把生态收入账算得头头是道。
为加快生态富民进程,栾川因势利导帮助群众发展生态产业,围绕生态资源开展招商引资。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生态产品加工、生态观光旅游等生态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老山根”土鸡蛋,是栾川大学生村干部树立的一个创业品牌。这个透着生态智慧的商标一经注册便显示出旺盛的发展潜力。从单打独斗到农户联合,“老山根”迅速成长,如今繁殖规模已达到20余万只,并实现了产销一体化经营。“普通鸡蛋卖3块多钱一斤,咱这土鸡蛋10块钱一斤仍然供不应求,现在‘老山根’的品牌很响,我们已经有了稳定的客户群。”该县赤土店镇大学生村干部万鹏飞介绍。
每年5万吨松脂松针粉加工及每年500万只林下土鸡养殖项目是该县新引进的林业综合利用项目。该项目依托三川镇一带128万亩油松林,利用松脂提炼松香、松节油、松油醇等产品,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然后把采伐的松枝、松叶加工成松针粉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同时在林区每年养殖土鸡500万只。目前,该项目厂房建设已基本完成,投产后可解决当地3000多农民的就业问题,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亿元左右。
近年来,在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的科学引导下,栾川生态产业的内涵不断丰富,规模逐渐扩大,效益日益明显。无核柿子、伏牛山连翘等成功申报“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玉米、土豆、百合等10余个产品荣获“河南省无公害产品”称号。庙子食用菌观光园区、合峪观光农业果园等生态观光园区先后建成投用,葛粉、高山蔬菜、蛹虫草等生态产品声名远播。以香菇、姬松茸等食用菌为代表的代料栽培规模约300万袋,年均为农民增收500万元以上;以林业化学加工、林下养殖为代表的林下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年产值达8000万元以上。目前,全县已发展中药材、柿子醋饮品、百合汁和猕猴桃饮品等一定规模的生态产品加工企业有20多家,生态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总收入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