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人们的教育、学识和品格的开明程度和高下之分,这才是利害攸关的力量所在。国家如此,一座城市同样如此。
290米,再创CBD天际新纪录,同时让重庆第一高楼宝座易主。6月18日,重宾保利国际广场举行了封顶仪式,它以290米的高度一举超越了之前的重庆第一高楼——262米的世贸中心,成为重庆乃至整个中国西部已建成的最高建筑。
有人在评论中国城市近年迅猛的发展和建设成就时说,每一个发展成熟的城市都有地标。“每个地标,都有很强的向心力,有了地标,城市才有了凝聚力”——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近年中国城市建筑高度纪录不断被刷新。
“第一”在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崇拜情节,与隐含的物质利益结合在一起,让地标获得耀眼的光环。但是,如果说城市的凝聚力来自地标,地标能够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则难以让人认同。
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除了几个中心城市外,更多城市的中心区并不多么繁华和出类拔萃,其建筑物也并不见得气派,从而担负起“城市地标”的重任。这种状况,让很多出国旅游的中国人产生“还不如我所居住的城市漂亮”之类的感觉。在我看来,城市有其中心区和独特地标固然不错,如果没有也不一定就是坏事。
西方的城市中心区通常是在漫长的经济社会演变过程中自发聚集、自发形成的,其间,行政力量保持了最大的克制,从而体现了“民众基于自由的创造”。一些光彩夺目、活力四射的城市,显然并不是因为它拥有多么富丽堂皇的中心区和雄伟建筑物,而是那些在漫长历史演进过程中保留下来的文化遗迹和人文精神。
实际上,无论是草根衍生的“码头文化”,还是千年巴蜀凝聚的历史血脉,乃至抗战时期“陪都”构建的独特记忆,都使得重庆拥有了自身的城市气质,而解读这座城市的文化密码,无论是本地民众也好,还是外来游客也好,更看重的是其历史积淀的文化底蕴,而不是巍然入云的“西部第一高楼”。
什么才是城市真正的内在核心和凝聚力?马丁·路德说:“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人们的教育、学识和品格的开明程度和高下之分,这才是利害攸关的力量所在。”国家如此,一座城市同样如此。
对于所有的中国城市来说,梳理城市发展的时代脉络,文化地标比“××第一高楼”更重要。 (中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