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由你“红色罚单”满天飞舞,山人自有拆解妙计:你来“红色炸弹”,我送“白条礼金”。传统习俗演变成一种人情斗法,让人大跌眼镜。
近日,一新郎在婚礼上收到两个特别的红包,里面没有分文礼金,只有一张精美卡片,上书“恭祝新婚大吉,来日凭此参加本人婚宴”。据悉,这种红包在网上热卖,五一、春节等婚庆高峰期前后,购买者尤其多,一般都是大城市的年轻人。(7月5日《重庆晚报》)
为应付“红色罚单”打白条,在之前只是网友的揶揄。不过,从这条新闻来看,“打白条”算是正式走进礼单的行列,并且可以相信,“白条礼单”将在往后的人情世故里,书写这个时代特殊的一页。
在这个崇尚“礼尚往来”的国度,“人情大于天”几成法则。就连影视中混上海滩的流氓巨枭,也说人生要吃好三碗面——人面、场面、情面。而当下这“三碗面”却有新解:有的官员受贿利用公权办私事,据说是碍于情面;商家开业挂出公职机关的条幅,为壮场面……人情往来不但在私人领域蓬勃发展,在公权领域也遍地开花。“白条礼金”出现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人情世故的颠覆意义就更甚了。
“白条礼金”的出现,离不开社会土壤。就业环境的逼仄、工资收入的低下、物价的高涨杂糅在一起,让这一代人“房奴、卡奴、孩奴”众“奴”加身,民生多艰在这一群体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笔者正是这一代年轻人,感受明显:追梦在大城市,吃住都有些勉为其难,连生病都如临大敌,而“红色罚单”更像是一种奢侈品。不是我们不懂世故、不念人情,实在是现实情境如此,逼得我们没有为人情买单的能力。
因此,“白条礼金”既非吝啬,也非另类,而是一种逼仄青春的真实写照。生存与人情之间,孰轻孰重自不难分。颠覆人情世故,实际上是一种面对逼仄人生的乐观态度。而作为同一个时代的青年人,我若能收到来自朋友的一纸“白条礼金”,定当会心一笑。一纸白条里,不但包含人情,更写满世态。情感的共鸣,将化为鼓励,比铜臭更珍贵。
“白条礼金”颠覆的何止是人情,更折射出理想乏力背景下,青春的不屈。而这,恐怕也只有感同身受的同辈人才能说得清,道得明。人情的表达方式可以如此寡淡,追梦的艰辛、生活的乐观却跃然纸间。当然对这些年轻人而言,他们恐怕也希望此举能得到世俗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