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方人眼里,英雄形象常常与舍身捐躯的烈士壮举相提并论;在美国人看来,战斗英雄无需以献出生命为代价。
笔者在美国参加驾照笔试前,到当地州交通局领取了一本当地州的驾驶员手册,自学交通规则和驾驶常识。这本小册子的最后一页写着:“如果遇上有人劫车时,请放弃你的车,因为车是有价的,而生命是无价的。”不少场合都有类似的告诫,都不鼓励“人为财死”。
美国人如此爱惜生命,是不是到了“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极端自私地步呢?答案是否定的。任何去过美国或关注美国社会的人都会发现,美国几乎没有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发生的斗殴凶杀事件(恐怖活动例外),更不会有歹徒从容不迫、大摇大摆地离开现场的情况。原因之一就是很多“管闲事”的报警电话在案发第一时间就会打出去,而警察则是出警神速。
有一些文章描述韩战中美军个个都是信奉“活命哲学”的“老爷兵”和“怕死鬼”,他们上战场之前都在衬衣上缝了一块写有中文“我投降”的白布,还学会了用汉语说这句话。看过东方民族战争作品的人或许还记得,士兵出战前腰间系有一枚手雷或手榴弹,在被俘时用来与敌人同归于尽。在东方人眼里,英雄形象常常与舍身捐躯的烈士壮举相提并论;在美国人看来,战斗英雄无需以献出生命为代价,战争并不以胜败论英雄,如果力量悬殊、抵抗无效,做了溃兵败将的俘虏也会得到家人和国人的尊重,一旦被解救或被释放后,总统还会表彰他们为英雄。
美军的作战信条是,一场战斗的结果决定不了整场战争的结局,为了走向最后的胜利,要能攻则攻,不能攻则守,守不住就跑,跑不了就投降,但不能出卖别人。
1995年,联合国维和部队派遣的一架美军战斗机被塞尔维亚军队的导弹击落。由于只找到飞机残骸,美方判断飞行员奥格拉狄可能还活着,积极准备营救方案。克林顿总统特许,一旦发现奥格拉狄的踪迹,地中海舰队可以立即行动,不必总统批准。军方将情况通知了奥格拉狄的父母,并为他们开通一条免费电话专线,以便他们随时联系了解进展情况。6天后,当地凌晨两点,一名飞行员同伴收到奥格拉狄的无线电呼叫代码,巡逻的空中预警机即确认他的精确定位。
克林顿总统随即亲自打电话给奥格拉狄的父母,告诉他们儿子还活着,救援行动已经开始。凌晨5点,40架飞机从航空母舰上起飞,两个小时后,直升机在准确位置的林中空地降落,奥格拉狄成功获救。
美国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武装力量,客观地讲美军是一支能打仗的队伍,但是原因并不是士兵喜欢打仗,而是国家需要他们上战场。能打仗的基础是美国人传统的爱国精神,能打仗的动力是国家和社会对军人职责的崇敬、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和对他们生命的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