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瑞红母子去瓜地摘瓜。 |
|
东宋乡是洛宁县有名的“西瓜乡”,其中官东村、官西村两个行政村的西瓜最有名。瓜农黄瑞红侍弄了2亩西瓜,她期望能卖个好价钱,为今年考上大学的儿子凑足学费。
昨日午后,烈日当空,黄瑞红领着17岁的儿子张文乐去瓜地摘瓜。连续降雨过后,瓜地里潮湿闷热,母子俩还没忙活一阵儿,就已满头大汗。“孩子考上大学了,指着卖瓜凑学费,今年的瓜可不敢泡汤了……”黄瑞红擦了一把汗,眼神中露出期待。
“种西瓜培养出大学生”
黄瑞红母子是洛宁县东宋乡官西村人,家有西瓜地2亩。由于丈夫常年在外打工,两个儿子都在上学,从整地、铺膜、下种、除草、打药、压秧到瓜熟,基本上都是黄瑞红一个人操持。
这2亩瓜地去年产了万把斤瓜,纯收入4000多元,这对庄稼人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但这笔钱光是应付两个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都不够,加上丈夫在工地上挣的钱,一家人的生活才能维持下去。这不,之前村里修路要推掉老房盖新房,黄瑞红家的新房因为资金断断续续,足足花了6年时间,直到今年春上才盖成,眼下还有几扇门没安上。
往年卖瓜,黄瑞红都是请亲戚帮忙拉到市区卖,而懂事的张文乐会趁着放假,跟着亲戚一起去卖瓜。从村里到市区七八十公里路,单程就需要四五个小时;到了市区,一车瓜两三天才能卖完,晚上就睡车下面,遇到下雨就睡在沿街的屋檐下;卖完一车瓜跟着再来卖一车……
“有一回,乐乐卖瓜回来,脸都被蚊子叮肿了,心疼死我了。”黄瑞红说。张文乐对此不以为然,他知道自己上学全靠卖瓜。今年高考他考了536分,远远超过了二本线——这是他对母亲辛苦种瓜的报答。
“今年的瓜可不敢泡汤”
儿子考上了大学,黄瑞红喜在心头,可万把块钱的学费、生活费又让她发了愁。“总不能指着向别人借钱吧?”黄瑞红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那2亩瓜地。
可惜的是,今年的瓜是“重茬瓜”,产量比去年少了一半,幸好质量“一点不瞎”,要是能卖个好价钱,除去成本,多少还能给儿子凑些学费。
“卖瓜就是卖运气。”黄瑞红说,瓜在地里快熟时,一见雨气就“崩”了,要是没来得及出地上市,又会“熟空”,所以“年年卖瓜都盼老天爷给面子”。这几天连续降雨,可把黄瑞红愁坏了:“指着卖瓜给孩子凑学费,今年的瓜可不敢泡汤了……”直到昨日天放晴,她才舒展开眉头,着手摘瓜。
“瓜是父老乡亲的希望”
官西村村委会主任张绍停介绍,东宋乡是洛宁县有名的“西瓜乡”,全乡西瓜种植面积达万余亩,其中官东村、官西村两个行政村合称的官庄塬,是洛宁五大农业种植区之一,种西瓜历史最为悠久,名气也最大,故有俗语流传:“古堆的脆瓜,官庄的西瓜,上戈的黑豆,后湾的姑娘。”
20世纪90年代起,官西村开始大面积种植西瓜。如今,全村410多户1700多口人,家家户户都种有西瓜,人均1亩8分地,多的人家一户就有10余亩瓜地。当地人一年的开销,有70%是依靠卖瓜的收入。“瓜是父老乡亲的希望”。
张绍停说,今年从7月10日起,村里的西瓜进入了集中成熟期,眼下八成已经成熟,部分瓜农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卖瓜,但受天气影响,卖出的西瓜还不到两成。未来一两周将是卖瓜旺季,乡亲们希望天别再下雨,让大伙儿早早把瓜卖完。
记者 邓德洪/文 张晓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