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2版:深读周刊·非常阅读
3上一版  
PDF 版PDF版
铁军,苏丹维和的 270个日日夜夜
三峡“牛皮吹破了”?
院士称三峡大坝 寿命可达500年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0 年 7 月 23 日 星期    【打印】  
热,每天饮用5升水竟然不排尿;乱,羊倌儿都背着枪;穷,秃鹰从天而降和人争菜吃……在如此艰苦条件下,铁军出色完成维和任务,用意志镌刻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
铁军,苏丹维和的 270个日日夜夜
本报记者 郝敏/文 本报记者 曾宪平 通讯员 李清党/图
  维和部队士兵夜间值勤。
维和部队官兵为当地民众送水。
维和部队车队执行任务途中涉水前行。
维和部队运输大队执行任务途中夜间露营。
维和部队官兵执行搭建办公区任务。
被授予“和平荣誉勋章”。
凯旋。
在执行维和任务中,往往武器不离手。
  20日,由驻洛铁军组成的中国(济南军区)第六批赴苏丹瓦乌地区维和部队第一梯队189名官兵,出色完成各项保障任务,回到驻我市的部队军营。

  这是我国国防部维和办首次在同一单位成建制抽调人员参加维和,共有375名成员,于去年10月奉命出征。在累计270个日夜的国际维和历程中,这些官兵经历了怎样的考验? 昨日,记者走进铁军军营,听他们讲述非凡的维和之旅。

  每天饮用5升水竟然不排尿

  从苏丹返回驻洛军营的铁军维和官兵,个个脸色黝黑。

  工程兵大队副大队长殷永建的左手腕上,有个清晰的手表印。他说,那是他7月12日在室外点验了4个半小时物资晒的,10多天了还很明显。苏丹是个“火炉”。

  联合国驻苏丹特派团(联苏团)下设6个战区,中国维和部队属第二战区,位于苏丹南部,部署在瓦乌市。当地为热带雨林气候,气温常年在26摄氏度至50摄氏度之间,一年分两季,5月至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

  铁军维和官兵去年10月21日从洛阳出发抵达瓦乌时,正值当地旱季开始。官兵们一下飞机,就感到全身针刺般燥热,骄阳直射,必须马上戴墨镜。经测量,当地白天地面温度达到65摄氏度。随队军医带的体温计,取出来立刻晒爆。先后晒爆几支后,再也不敢轻易拿出来了。

  工程兵大队承担着为战区搭建联合国办事机构、武器收缴、非法人员遣返、安置机构和各种土建工程任务。由于天热和任务繁重、施工强度大,官兵们每人每天饮用5升水,许多人竟然一天不排尿。

  室外温度45摄氏度,车内温度超过了50摄氏度。运输大队车辆的仪表都被烤得变形了。

  苏丹旱季缺水,近年来雨季也缺水,当地饮用水十分珍贵。铁军维和官兵吃的是尼罗河水。河里天天有人洗澡,牛羊乱跑,很不干净。官兵们每天出动6台水罐车到河里取水,拉到联苏团的净水厂简单净化后,供联苏团官兵们饮用。

  官兵们在外宿营时,饮用水吃紧,几个人喝一壶水。运输大队大队长郑红建看到几名外国国际观察员口渴难耐,就给了他们几个梨子,结果6名外国男人只共同分吃了一个。

  克服了极热、极渴的困难,由铁军官兵组成的两个维和大队,反复挑战自我:运输大队官兵在空调无法工作的时候,开车窗、戴口罩,冒着车前飞扬的尘土,一路奔袭运送物资;工程兵大队官兵自己动手搬砖、和灰、砌墙、拉铁丝,还用一台老旧的制砖机,制出了红砖。 

  羊倌儿都背着枪

  “我在苏丹感受最深的,是苏丹很乱”。

  驾驶员武公正说,当地每个人都有枪,什么枪都有,连放羊的也背着枪。军人穿不同军装,枪械也不一样。

  多年来,苏丹南部部落、南北冲突频繁,从无休止。当地居民有很多是拄着棍子的残疾人,他们是当地遍布的地雷的受害者。

  官兵们每次出发前,都要反复检查各种装备,武器、防弹背心都要带好。根据联苏团安排,中国维和部队由肯尼亚军人警戒,但铁军官兵认为,对外国军队应该是“依靠,但不依赖”,必须自己动手搞好安全警戒,随时准备还击。

  为防范地雷,人员下车不能离开路基。

  有一次,运输大队长途运送物资,遭到当地种族势力30余人尾随、拦截,以搜车的名义要东西。铁军官兵给了他们吃的,他们又要钱和通行证;给了通行证还继续纠缠。僵持了1个多小时,在当地部队的帮助下,才解决问题。

  被毒蝎子蜇一下就能致命

  疟疾是苏丹最主要的传染病。

  殷永健说,每年4月之后,只要有灯光,就会有很多很大的“非蚁”,密集到人进不去厕所。这是疟疾的重要传染源,必须进行消杀。消杀完,地上厚厚一层,能装三编织袋。

  “除蚊虫之外,还有毒蛇、毒蝎、蜥蜴。” 殷永健说,“蜥蜴长的有1米多,能把人吓死。蜈蚣大的有手指粗,毒蝎蜇一下就能要人命。”

  有个战士被毒蝎蜇了。他受过野战生存的训练,赶快用牙把手指咬破放血。第二天,这个战士的手指粗得像胡萝卜,嘴唇撅得像个小猪,所幸生命保住了。

  由于蚊虫肆虐,在瓦乌地区的联苏团雇员及出兵国,近80人名外籍人员患染疟疾。铁军维和部队官兵晚上站哨要戴防护罩,不能裸露,天气再热也要穿防弹背心和野战皮靴,以防止蚊虫和毒蛇袭击。凭着每天坚持消毒杀虫、防范到位,铁军维和官兵无一人患疟疾、遭蛇咬。

  秃鹰从天而降,和人争菜吃

  “在苏丹,我最突出的感受是我们祖国的强大。”武公正说,苏丹太穷了,穷到男人女人都没有衣服穿,白天披块儿烂布,晚上就用烂布裹着睡觉,好在这里不冷。

  工程师陈金华说,苏丹长期内战,工农业生产几乎停滞,物资极为匮乏。土豆、西红柿、洋葱都按个卖,按苏丹磅兑换人民币计算:一个土豆要2.5元,一个红薯要3元钱,一块红砖可以卖5块多钱,一袋水泥能卖到425元。

  贫乏,使天上的老鹰都盯着人们的饭碗。有次在野外做饭,刘存志用碗拌了洋葱让战士们吃,一只秃鹰突然俯冲下来,将碗里的洋葱叼走,碗掉在地上“啪”地摔碎了。

  贫穷,使苏丹黑人习惯了追随外国车辆要东西。每次外出,铁军驾驶员都要准备很多饼干之类的东西,沿途抛给那些追着要东西的黑人。当地黑人因此对中国军人很友好。

  为节约费用,也让自己吃上可口的饭菜,铁军官兵自力更生,在驻地上开垦了16.5亩菜地,种出了黄瓜、丝瓜、苦瓜、豆角等,累计收获鲜菜2.7万余公斤,自给率达到40%。他们还帮一些当地人学会了种菜。

  “中国军人,No.1!”

  运输大队官兵受派,用叉车叉一个放了3年半的集装箱。官兵们赶到才发现:集装箱下有个很大的马蜂窝。负责安全的外国人吓坏了。铁军官兵戴上防护罩,从容地用火将马蜂窝烧掉。工程负责人菲比女士竖起大拇指:“中国军人,No.1!”

  不仅凭借吃苦耐劳、勇敢无畏这些老的传统,用智慧武装起来的中国铁军,在苏丹维和战场上,也用娴熟的技术和出色的能力创下了让“老外”们赞叹的业绩——  

  7月5日,联合国运到伦拜克一台发电机,重120吨。由别国人组成的联合国雇员和当地人用吊车吊、叉车叉,6天都没有卸下来。已经准备撤退的中国维和部队接到指令,驱车230公里赶到卸车点,不到3个小时完成了任务,联苏团二战区行政长官安娜女士激动地称赞说:“你们完美地完成了最后一项任务!”

  工程兵大队官兵面对工程时间紧、工期短、要求高的局面,发挥铁军连续作战的作风,取得一项又一项佳绩:要求2个月建成的工程,铁军官兵40天完成;由美国设计的B型帐篷(飞机库)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搭设难度极大,铁军维和部队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在二战区5个出兵国中是唯一把飞机库搭设了起来的,让外国同行刮目相看。

  献身国际维和事业的谢保军,用自己26岁的宝贵生命,为铁军增添了光辉的一笔。

  在长达9个月的国际维和期间,全体官兵高标准完成了搭建板房、机场维护、修建道路、物资运输、支援苏丹大选等200多项工程任务和30次长途运输任务。6月5日,全体375名官兵被联合国授予“和平荣誉勋章”,11名官兵荣获“特殊贡献奖”。工程兵大队被联苏团授予“优质工程奖”。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