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9版:深读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城市公厕升级:打开从免费到舒适“方便之门”
新附中, 承载的不仅是 一所学校的未来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0 年 7 月 23 日 星期    【打印】  
新附中, 承载的不仅是 一所学校的未来
本报记者 李燕锋/文 陈占举/图
  新附中校长李毅
  眼下,洛阳师范学院附中正忙着招生。对这所学校今年的招生政策,市教育局采取的与其他学校都不相同:允许其自定政策线,自主招生。而今年该校的分数线也处于较高的位置:490分,比往年的380分多了不少!

  如此宽松的政策,让新附中在众多的学校中,显得很“特别”。

  其实,新附中的特别之处还有很多,比如,市财政每年会从预算中增加不低于60万元的专项经费,改善附中的办学条件;依托师院“中学名师培养模式创新”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附中将面向市内外开办与人才培养实验区配套的国际合作、双语教学、艺术教育、创新教育等各类初、高中实验班,采取小班实验、个性培养模式,探索高素质人才培养路径……

  政策如此宽松,原因何在?用副市长杨萍的话说,新附中,承载的不仅是一所学校的未来,更是我市改革基础教育模式的一种希望。

  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是大学的一种责任

  以新附中为试点,洛阳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对接的尝试工作已经展开。那么,为何要让洛阳师范学院来引领这一基础教育模式的改革?杨萍指出,作此选择,既是由师范学院师范类专业特有的优势决定的,同时,更体现了师范学院服务地方教育的一种社会责任。

  杨萍指出,大学附属学校建设是师范学院面向基础教育、高水平服务基础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办好师范学院的重要举措,这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众所周知,大学是知识创新的高地,洛阳师范学院多年来致力于教育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学校拥有一支精于理论、扎根基层、勇于探索、热心教师教育事业的骨干教师队伍。新形势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师范学校的理论引领和学术支持。同时,师范学院也必须扎根基础教育,从教育实践中不断吸取养分,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师范学院与地方基础教育界之间建立共生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有利于双方的发展。

  杨萍指出,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石,教师教育承载着支撑基础教育的重任。因此,洛阳师范学院也必须站在新的起点上,努力推进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强化对基础教育的引领与示范作用,自觉地承担起为洛阳乃至全省基础教育服务的重任。

  新附中承载的,是洛阳基础教育的未来

  新附中能否改变薄弱的面貌,向洛阳市民展示一个全新的形象,承担起教育部门寄予的厚望?

  师范学院和新附中的领导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压力,更是一种动力,一种信心。

  洛阳师范学院副院长王利亚说,努力办好并持续提升附属中学的教育质量,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是洛阳师范学院对社会的郑重承诺。为此,师范学院将加强对附属中学的领导和管理,在未来的发展中,师范学院将与附属中学之间建立良性的合作关系,比如帮助新附中确定学校的发展程序,建立专家资源库,组建附属中学专家顾问团。同时,为切实推动附属中学的内涵发展,还建立了一整套附属中学会诊、指导和评估办法,定期组织专家组开展对学校的诊断、调研,全面深入地听课、评课、座谈等;建设附中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机制,指导附属中学制订或修订学校发展规划,定期为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提供评估与指导;着眼附属中学教研组能力建设,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课题研究等。

  而新附中校长李毅也在他的《告家长书》中作了表态:新师院附中不是薄弱学校的改造,而是一所全新学校的开始,我们将以高端定位拉开学校的序幕!

  对新附中的未来,杨萍提出,新附中建设的追求,不能仅仅满足于办一所优质的附属学校,而应更好地、更广泛地服务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对新附中的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更充满期待!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