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促会帮扶宜阳农民发展烟叶种植(资料图片)。 | |
洛阳革命老区和全国其他地方的老区一样,在战争年代,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提供了坚持长期斗争所需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为壮大革命力量,夺取人民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老区发展的优惠政策,社会各界关注老区发展,老区人民艰苦奋斗,洛阳老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到2009年年底,老区年人均收入在1196元以下的村还有96个,今年年底基本消除贫困的任务十分艰巨。
老区,牵动党委政府心
洛阳是革命老区集中地,也是河南省扶贫开发重点地区之一。2001年,国务院、省政府确定我市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2个重点乡镇、688个贫困村。688个贫困村中,有513个革命老区贫困村,占全部贫困村的74.6%。
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上级关于老区建设的方针政策,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促进老区发展的政策措施,2008年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老区发展的意见》。
市老区建设促进会有关负责人说,通过省委、市委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老区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整体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老区,攻坚年任务艰巨
市委有关文件明确提出:到2010年,老区基本消除贫困现象,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以上,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进程、农村环境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在省委、市委文件制定的目标任务中,有两个可体现老区人民生活水准的基本概念:到今年年底,老区年人均收入达到3500元以上(以乡镇为单位),基本消除贫困现象(现在年人均收入在1196元以下的年末完成脱贫目标)。
据市老促会初步调查,全市82个老区乡镇,到2009年年底,年人均收入在1196元到3500元的有607个村,1196元以下的有96个村。
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嵩县外方山区是一个集老区、山区、库区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地区,位于伊河、汝河之间,面积1050平方公里,区域内有11个乡镇15.3万人。
外方山区是一块红色的土地。1945年5月,中共河南区党委在车村成立了中共嵩县党委和抗日民主政府。为支援陆浑水库建设,外方山人民贡献出了5万亩良田。
多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投入,使外方山区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这里存在的5类制约脱贫的现象,是洛阳老区脱贫面临问题的一个缩影。完成攻坚任务,绝对不能忽视这些现象。
第一,农民实际收入依然较低。
黄庄乡2.6万人,其中贫困户1.3万人,未解决温饱的有2462人。村民牛东升一家四口,有土瓦房5间,耕地1.2亩,全年靠种粮净收入370元;一人外出打工,每年净挣2000元钱;养猪、养鸡年净收入460元。一年下来,人均707元。乡村干部说,户年收入不足1000元的约占全乡的一半左右。
第二,辍学的学生不断增加。
在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对100户的问卷调查中,67个家庭中有学生,其中有11个14岁到16岁的孩子,上完小学或初一就辍学了。老区脱贫,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必须落实好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政策。
第三,山变绿了,百姓没有得到实惠。
外方山区林地面积占到90%以上,2005年以前大部分农户靠家庭养殖和种植食用菌发展经济。自从封山育林后,家畜不让养,发展食用菌也没了原材料,虽然山里环境变好了,但群众却失去了增收渠道,使优势资源变成了闲置资源。德亭乡大王沟村村委主任朱清吉说:“我们是守着金山、银山没饭吃。”
第四,难以形成主导产业。
像其他一些老区一样,外方山区的发展,还缺乏明晰的思路和有效的手段,主导产业不明显,群众收入中来自农业产业化的很少,制约了发展。
第五,外出打工缺乏组织。
在这里,多数农民外出打工是“游击式”,缺乏统一的组织,没有形成劳务经济的规模效应。
外方山群众渴望致富。在采访中,一些村民道出了自己的企盼:能否让封山育林成为老区的林业经济优势?有关部门能否把农民外出打工的问题再考虑细致一点?就业能否以村或乡为单位,集中组织,搞好后续服务?能否进一步做好解决吃水难工作?能否大力推广村级互助资金模式(农村互助银行),让这种“穷人的银行”服务大众,发挥风险自我保护机制?
老区,7项倾斜政策成脱贫“加速器”
为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我市出台了7项倾斜政策,加速老区经济发展。
一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老区优先其他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资金总量老区高于其他地区,各单位、各部门安排的涉农项目,同等条件优下先照顾老区。
近两年,市老促会不断吸纳社会资金,从中国扶贫基金会引来36个贫困学校“阳光操场”项目,引进资金140多万元,由此引领地方财政投入200多万元,解决了36所学校的体育教学设施不足的问题。去年,老促会实施了38个老区建设项目,总投资420万元。
二是利用金融部门小额贷款和政府贴息的办法,支持老区群众因地制宜发展养殖项目、规模种植项目,发展特色经济项目等。
三是加大劳务培训力度,大力实施老区贫困村劳动力就业工程。有关部门针对年人均收入3500元以下的村,实行对口培训,帮助就业,年底使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占户均收入的60%以上。2009年,全市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43万,劳务创收75亿元,劳务经济成为老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四是发挥主体作用。老区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走出一条宜牧则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发展之路。
五是搬迁扶贫支持。全市513个老区贫困村中,目前407个实施了整村推进,6728户老区贫困农户搬出了深石山区。今后,我市将全力对那些仍然居住在深石山区的老区贫困群众实施搬迁扶贫,今年计划搬迁老区贫困户2059户9157人。
六是对口帮扶支持。去年,全市投入老区的项目资金达3亿多元。其中,市新农办安排资金2000万元,用于老区新农村建设;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安排资金2700万元,新修村组道路180公里;市农业局安排资金2000多万元,支持老区发展现代农业和沼气建设……
七是产业扶贫支持。我市大力扶持老区发展特色产业,靠山吃山,推动经济产业化扶贫,重点扶持洛宁和宜阳的烟叶、林果、养殖、竹编等产业,偃师、孟津的反季节蔬菜产业,伊川的特色精品杂谷产业,新安的朝天椒产业,汝阳的红薯加工产业,嵩县和栾川的中药材、旅游产业等,为老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据统计,目前,全市老区已形成的产业化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达80多家,参加农户1.2万户,人均创收1500余元。
市老促会会长张松涛说,打好脱贫攻坚战,让老区早日展现新农村风采,人民多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