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县韩城镇仁厚村一块农田发现一座北宋墓葬,内有精美的二十四孝图中的13幅。文物人员经过精心的准备后,终于将壁画完整揭取下来。待修复后,这些壁画将与市民见面。
“小心、小心,慢慢来、慢慢来……”28日正午,市古代艺术博物馆馆长王爱文和同事们蹲在一个不足2平方米的墓室里,小心翼翼地从墓室的墙壁上揭取壁画。
这里是宜阳县韩城镇仁厚村村北边土坡上的一块农田。今年6月,两名村民取土时,意外发现了一座墓葬,看到墓室墙壁上有壁画,他们赶紧打电话给市文物部门。经过市第二文物工作队人员仔细查看,发现这是一座北宋墓葬。令人称奇的是,墓室墙壁上有用白描绘画技法绘制的壁画,部分壁画保存完好,画面清晰,色泽分明,经过仔细辨认,画面的内容是人们熟悉的二十四孝图的一部分(如图)。
洛阳此前出土的墓室壁画很多,但在北宋土洞式墓室壁画中,用白描技法绘制壁画非常罕见。文物专家断定,这次重要发现,对了解二十四孝图以及研究宋代墓葬结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文物部门同时决定,对壁画进行揭取并认真修复。
经过两个多星期的准备,文物人员对壁画进行初步清理、加固,喷射化学药品保护壁画的颜色后,28日上午,工作人员正式对壁画进行揭取。我们在现场了解到,由于之前降雨较多,墓室内十分潮湿,要完整揭取壁画,首先要做的就是用炉子将壁画烘干。室外是将近40℃的高温,墓室内还在用炭炉烘烤,刚刚随着工作人员下到狭小的墓室,我们便感到酷热难耐,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工作人员笑着说:“别着急,不彻底烘干,揭取的时候壁画很容易和土层脱离、造成毁坏。”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烘烤,墓室壁变得干燥了,两名工作人员开始在壁画上铺宣纸,而后刷桃胶,继续烘烤,待宣纸和壁画紧密粘在一起后,再往壁画上贴纱布、刷胶,再烘干……这个过程大约需要两到三个小时。下午3点,正是气温较高的时候,两名工作人员用卷筒将壁画上部多余的宣纸和纱布卷住,另外一名工作人员拿着切割刀沿着贴面布的边缘开始整齐地切割颜料层,每切割一下,都要小心地检查一下对壁画有无损伤。
一个小时后,一幅壁画终于被完整地揭取下来,接着,工作人员又开始按顺序对其他几幅壁画分别揭取。王爱文介绍,壁画从墙上揭取后,要背面朝上放置在一块铺了海绵的木板上,工作人员还要用尖刀等工具,剔除背面带的残土。之后,壁画的背面会被压上一块相同的木板,然后才能安全地运回博物馆进行修复。之所以在木板上铺上海绵,是为了在运输过程中对壁画进行缓冲保护。随着大家紧张有序地工作, “孟宗哭竹”、“王祥卧冰”、“鲁义姑姊”、“郭巨埋儿”等家喻户晓的二十四孝故事壁画被完整地揭取下来。
王爱文介绍,这个宋代壁画墓共包含了二十四孝图中的13幅。待工作人员将壁画全部揭取、仔细修复后,便可与市民见面。
(相关报道见洛阳网)
本报记者 李燕锋 实习生 闫嘉祺 文/图